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党群携手兴产业 敲开百姓“致富门”
——宝塔区冯庄乡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工作纪实
    ●党员干部参观廉政展室
党委书记南小明讲党课
“冯庄果蔬”进社区
    ●“冯庄味道”系列产品之一瓦罐豆芽
    ●康坪民宿备受游客青睐

    ●康坪村蔬菜产业园区
  通讯员 杨树伟 本报记者 高乐 
  凌晨3点钟,60岁的宝塔区冯庄乡牛奋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平便摸黑起床了,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起来做豆腐。洗、泡、磨、熬、点、压……每一个环节他都仔仔细细做好,一丝不苟。 
  2018年年初,冯庄乡党委鼓励引导农户开发石磨豆腐、土炕豆芽、黄馍馍、油馍馍等“冯庄味道”系列特优手工制品,刘建平就是第一个敢于站出来吃“螃蟹”的人。他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腐、豆芽和油馍馍等农家茶饭,凭借优良的品质、可口的味道、良好的口碑,很快受到市场的青睐,一年下来收入不菲,今年又新盖了生产厂房。
  牛奋沟村是冯庄乡较为偏远的村庄之一,以前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村民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刘建平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到了“冯庄味道”产业当中。谈起未来,刘建平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村民们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强,让全村人都富起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有信心。”
  “冯庄味道”是冯庄乡今年重点打造的地域美食和手工艺品牌,也是该乡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亮出的一张新“王牌”。
  冯庄乡位于延安城区以东30公里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也是近400名北京知青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知青旧居所在地康坪村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冯庄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党组织的凝聚力牢牢构筑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上,大力发展大棚果蔬、“冯庄味道”系列手工制品、民宿旅游等产业,2019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500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
   1 主题教育显担当特色活动有亮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10月8日,冯庄乡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冯庄团支部旧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在乡长杨树伟的带领下,大家齐声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久久回荡,令在场所有人深受感染、倍受鼓舞。
  带着对初心的探寻、对使命的思考,当天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篇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党性意识、廉洁意识。随后,大家又参观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旧址和康坪廉政展室,为更好地了解冯庄的昨天、立足冯庄的今天、展望冯庄的明天奠定了坚实基础,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主题教育中,冯庄乡党委聚焦主题主线,把“四个贯穿始终”相互贯通,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以“学”为先,通过现场学、送帮学、微信学、“大喇叭+小广播”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实现了全乡768名党员、22个支部学习教育全覆盖;以“改”为重,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真正让检视整改支部全覆盖,共查摆出各类问题65件,已全部整改落实;以“活”为本,采用悬挂标语、村内广播、微信链接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真正让宣传引导村村全覆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在此基础上,该乡突出冯庄特色,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党员敢担当、重实干、抓落实,实现乡村振兴、追赶超越的实践载体,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五(吾)带头”活动,不断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做到了自选动作有亮点。
  “我承诺,带头忠诚于党,带头服务百姓,带头追赶超越,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廉洁自律。”冯庄乡党委书记南小明首先向全乡党员群众郑重作出承诺并带头践诺。
  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响应,主动签订了“守初心、担使命,五(吾)带头”承诺书,在利用每周固定学习日、每月固定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争当“领头雁”,甘当百姓“服务员”,立足群众困难疾苦抓检视问题、抓整改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冯庄乡推行“乡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走访村组、机关党员干部包片入户、村干部全面细致询问”一线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杜坪村白坪小组人居环境改善、康坪村贾庄小组村民出行巷道硬化等一批群众关切的揪心事;在21个村组严格落实党员带头坐班制度,党员“一对一、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农民医疗、养老保险、民政救济等政策,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用实绩实效赢得了群众口碑。 
  2 “果蔬党建”解难题 优势产业更优质
  一提到冯庄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甜瓜和蔬菜。果蔬产业作为该乡一直以来的优势产业,是冯庄乡的“名片”之一。本着把优势产业做大做优的原则,冯庄乡党委先后建成温室大棚500余座、大弓棚1500余座,引导村民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解决辖区农户卖菜难、效益没保障的问题,冯庄乡大胆创新,打破村组属地界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建工作与产业兴旺、产业后整理深度融合,推行“支部+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市场”发展模式,打响叫亮“果蔬党建”品牌,切实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2018年,冯庄乡成立了“丰富川产业联合党支部”,把过去分散种植、分散经营、分散销售的产业村及农户联合起来,还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城区设立“冯庄果蔬”直营店和“共享果蔬”便利店,紧盯市场,突出特色,统一品牌,农户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其中依靠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16户,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村原来是个拐沟贫困村,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村里搞起了‘果蔬党建’,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美了。”冯庄乡杜坪村村民杜方明高兴地说。
  杜方明是该村的一户脱贫户。此前,他家没有产业,无经济来源,生活相对困难。2015年,该村第一批弓棚建成时,他主动申请种植弓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乡村“两级”干部的帮扶,学习掌握了甜瓜种植技术,两座弓棚在他的经营下效益颇丰。之后,杜方明不仅脱了贫,还成为了杜坪村的致富带头人。
  一大早,位于市区双拥大道东大上品万丰农贸市场的冯庄果蔬店熙来攘往,没一会儿工夫,刚刚从菜棚里拉来的新鲜蔬菜就被抢购一空。
  “支部给我们协调建立了‘冯庄果蔬’直营店,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将果蔬拉到市区的直营店,店里专门有人负责卖,解决了大伙儿多年来销售难的问题。”冯庄乡李家村村民冯学武告诉记者,自直营店运行以来,他家的瓜果蔬菜卖得特别好,很受市民欢迎。
  冯庄乡党委书记南小明介绍,“冯庄果蔬”直营店和“共享果蔬”便利店的选址、设店等,都是乡政府出面与宝塔街道办、凤凰街道办协调的,店面设计也是乡政府帮助完成,专门派干部驻守,帮助农民卖菜。丰富川产业联合党支部与宝塔山街道办嘉陵社区,凤凰山街道办中心街社区、北关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还协调城管等部门单位帮助推荐放心果蔬,既缓解了农民进城卖菜难和城市居民想买放心菜的供需矛盾,又为有序管理商贩探索了新路径,还带动了菜农持续增收。
  针对因销售范围受限、远程供需受限所导致的产业规模扩大升级的瓶颈问题,冯庄乡党委、政府以智慧乡村建设为契机,培养了大量新时代务农人,通过腾讯为村、抖音视频、映客直播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并积协调美团网络销售平台,将农产品同步在网上销售,成立冯庄乡快递驿站中心,打破偏远乡村与全国各地的运输障碍,将“冯庄味道”推出大山、流向更广阔的区域。
  如今,“冯庄果蔬”“共享果蔬”品牌已在市区全面打响叫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果蔬党建”成功闯出了一条支部领路、党员示范、群众获利的脱贫致富路。2018年,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专门报道了冯庄果蔬,高度评价“果蔬党建”模式。
  3 “冯庄味道”美名扬“儿时记忆”助民富
  “做豆芽凭的是良心,传统工艺生豆芽,不添加任何其他东西,这样生出的豆芽才清新自然,白而不亮,口感爽脆,富含营养。”康坪村农户郭焕玲经营的瓦罐豆芽作坊是“冯庄味道”系列产品之一。她告诉记者,作坊每天出产100余斤豆芽,主要销售到延安市区,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受市民欢迎的。
  “冯庄味道”是该乡今年重点打造的地域美食和手工艺产业品牌,不只是豆芽、油馍馍、黄馍馍、土鸡蛋、蜂蜜,还有石磨豆腐、甜瓜、西瓜、叶菜、草莓、西红柿、辣椒、黄瓜、豆角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舌尖上的“大家庭”。
  来到张喜云家的时候还是上午,她正在精心饲喂土鸡,眼前这些身姿挺拔的土鸡是张喜云家里的重要成员。算上鸡崽,张喜云目前养殖的土鸡达到500只左右。
  除了土鸡,这个勤劳朴实的女人还在院里种了很多漂亮的小花,养了六箱蜜蜂,并时不时做些传统小盆豆芽拿出去卖。她的想法很简单,通过不断地劳动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把日子越过越好。
  在刘建平、郭焕玲、张喜云等的带动下,全乡40多户农户参与制作“冯庄味道”系列手工特优产品,让农民有了特色致富产业,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冯庄乡通过鼓励引导农户延续传统、严把工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以石磨豆腐、瓦罐豆芽、黄馍馍、油馍馍等“旧时味道”系列传统美食和以剪纸、刺绣、布鞋等“儿时记忆”系列传统手工艺品,积极发展精细生产、精深加工,探索网络订单式生产、个性化定制、体验式销售,全面打响叫亮“冯庄味道”品牌,让更多人爱上了“冯庄味道”,舌尖上的乡愁、小时候的追寻已成为冯庄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助力。
   4 打造发展新“引擎”民宿旅游结硕果
  走进康坪村的一处民宿小院,窑洞美观大方,兼具陕北风味与现代风情,干净的院落内,古朴的瓦罐、青砖围砌的菜地、迎风摇荡的秋千吊椅,令人心旷神怡。
  小院的主人白建国是村里的大老板,他将村民闲置的60多孔窑洞以每孔每年2400元的价钱流转回来,打造成温馨、舒适的陕北农家生活小院,让游客们体验陕北农家生活,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接待了5万左右的游客,还帮助20多个村民解决了就业。
  冯庄乡党委副书记白喜军介绍,康坪村交通便利,有不少家户选择进城居住,村内窑洞长期闲置。冯庄乡以康坪村为中心,成立公司与驻乡企业合作,保留乡村原貌,打造成18处特色民宿小院,还原陕北农家生活,游客可以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村民们把空闲的窑洞流转给公司的同时,还在公司打工,让“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家户实现了双创双收。
  “我们把自家5孔窑洞的小院一年1.2万元流转给公司,我自己在餐饮部打工每月2800元,上班顾家两不误,再加上老公在城里打工,我俩一年收入近8万元,搁在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康坪村村民黄燕娃笑得合不拢嘴。
  依托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旧址和知青旧址,冯庄乡进一步探索“民宿+”发展模式,重点打造集干部培训、民宿体验、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宝塔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因地制宜开发研学教育、拓展训练、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垂钓农耕、田园烧烤等旅游项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精心制作挂饰、剪纸、腰鼓等手工艺品,展示和推广康坪民宿,通过建立旅游网站、开通微博、编制链接等渠道提高康坪民宿的知名度,在第五届全国民宿大会上康坪民宿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民宿”荣誉称号。
  如今,民宿旅游已成为冯庄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康坪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多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白喜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