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青山披锦绣 绿水润黔东
——贵州省铜仁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安宏
  走进松桃自治县正大镇长征村油茶基地,连绵起伏的油茶树染绿了群山,放眼望去,绿色的波涛逶迤而去,让人心旷神怡。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
  事实上,昔日荒山乱石,今时群山披绿的例子何止长征村个。近年来,铜仁市始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黔东大地焕发新的生机,释放盎然绿意。
  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青黄相间,冬天绿意不改……这是黔东大地最生动的颜色,见证着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绿色实践。 
  转观念,谋求绿色发展
  作为黔东“门户”,铜仁素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美誉。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1.8万平方公里的黔东大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绿色生态,是铜仁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铜仁而言,绿色崛起是发展的最佳路径。近年来,铜仁转变发展观念,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价值,让绿水青山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观念一变天地宽。好山好水成为铜仁后发赶超优势,推动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提出建设“一区五地”目标以来,全市同心同向同发力,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启动了绿色发展新征程。
  这几年,全市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梵能移动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中伟锂电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数字经济势头强劲,坚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实施“五个一”工程,科大讯飞、神州数码等大数据企业落地铜仁。
  这几年,全市5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高标准种植业基地161.21万亩,实现产值226.78亿元、销售收入达182.06亿元。
  这几年,全市累计获地理标志产品14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达105家150张认证证书,认证面积7346.71公顷,产量21597.668吨、产值34560.32万元,全市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居全省市州第二位。
  这几年,全市按照“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孕育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均保持35%以上的增速,让好山好水得到快速“变现”。
  这几年,全市依托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洁净清新,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成中药材3.3万亩,示范区全年引进茶叶企业51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68个,建成国家级农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4家,市级龙头企业460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仁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绿色经济不断壮大,绿色发展的效应正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逐步释放。
  强意识,深植绿色理念
  在江口县太平镇快场村,两年前,当地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垃圾分类处理站——“垃圾兑换超市”,村民们将收集的生活垃圾带到垃圾兑换超市,根据相应的标准可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两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快场村,村容整洁,绿树环村绕,每家每户庭院清洁,院坝前还摆有可回收垃圾箱,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快场村的举措,把环保理念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今年4月,快场村的“垃圾兑换超市”入选澳门201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贵州馆展示内容,亮相世界舞台,引现场观众广泛关注,获得业界高度赞誉。
  不只是快场村,为保护铜仁的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铜仁以城镇建设、水资源保护、林业管理、绿化工程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多措并举,力促乡村环境改颜换面,让生态文明之花开遍村村寨寨。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铜仁肩负着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的重任。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多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铜仁的期望和鞭策。
  为让青山常在,大地常绿,铜仁启动实施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通过采取人工造林、修复治理等绿化美化措施,全面推进“全域绿化”,截至目前已植绿23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8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5.19%,排名全省第二。
  此外,还构建了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为支撑,乌江、锦江、舞阳河和松江河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民众积极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黔东儿女心中,为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铜仁人眼里的蓝天白云、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美景,正是全市上下对生态环保底线的矢志坚守,也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惠民生,共享绿色福祉
  万亩草场,天高云淡,牛欢羊叫。初冬时节,在德江县泉口镇的万亩草场上,一幅现代生态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喜人景象映入眼帘。
  泉口草场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总面积2万多亩。过去,由于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种作物收成低,当地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于是土地被闲置,渐渐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坡。
  山水虽好,却难以养活一方人,这样的窘境一直困扰着当地百姓,也考验着当地政府。2007年,德江县觉得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产业,实施人工种草、建水池……草场建起来了,当地群众从农耕生产转向生态牧业生产,纷纷在草场上养殖牲畜,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万亩草场”。
  万亩草场走过的脱贫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生动诠释。生态保护,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是铜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成果一起收。”铜仁始终坚守生态底色,不断激发绿色活力,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走上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绿色致富之路。
  在发展过程中,铜仁注重发挥农业基础性优势,结合当地优良生态,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呈现出“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果盘子”多彩的景象,“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
  除了有千重山,铜仁更有万条水,优质天然饮用水日流量7.6万立方米,6个水源点可与世界级品牌水媲美,成功举办两届水博会,2018年水及关联产业产值达118亿元,天然好水成为富民活水。
  在生态旅游方面,巧妙融合自然生态风光与文化、民族、红色等元素,注重保护山水文脉,打造乡愁故园,推进旅游持续井喷,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1个,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32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5.7%。
  不负青山,终得金山。大地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生产、生活、生态,铜仁人走过了不平凡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生态正变身为绿色银行,绿水青山正蝶变为金山银山,黔东大地日渐成为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留得住乡愁、闻得到花香的“桃源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