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扎实办好延安事情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是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延安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校思想引领作用,组织理论工作者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刻研究、深度解读和深入实践,现编写理论文章解读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全市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学习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以产业升级推进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党校副教授 段世昕
  在延安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报告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做好“两篇文章”,“优化传统产业存量,壮大新兴产业增量”“着力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布局安排为当前和今后延安基于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导向和实践依据。
  一、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2015年以来,延安人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破解一个明显制约”金玉良方,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截至2018年年底,延安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9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148.3亿元、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9.2%,经济运行处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局面,发展速度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19年延安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报告中预计当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并且预期2020年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这都体现了新时代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现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持续和深化。
  二、三大产业支撑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延安三大产业的强力支撑和蓬勃发展。一是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以来,延安先后出台了15条有效措施和17条高质量发展措施持续优化工业结构,以实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年促进石油、煤炭、发电、卷烟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19年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陆续实施了《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延安市促进新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兑现规程》和《延安市县级政府引进发展新经济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2019年引进新经济企业205家,累计达到650家,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二是农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延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以来,先后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1家;市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示范园35个;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及其后整理加快推进,2019年苹果总产量达到350万吨,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88条、冷气库120万吨,在“延安苹果”标准正式发布的基础上,2019年“洛川苹果”品牌价值居全国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水果类第一位,苹果产业后整理成效显著,带动果农持续增收和苹果产值提升;全市蔬菜产值也呈现持续增加势头;新增规模化养殖场80个,畜牧饲养量和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三是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延安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加快建设“五大板块”和“六大文化旅游园区”,2019年延安红色5A景区成功创建,全年接待游客量达73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9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5.2%和20.6%,荣获“中国品牌城市”。此外,全市还新增市场主体4.1万户、“五上”企业73户。红色教育培训25.2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三、以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要求和“着力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安排,新时代实现延安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存量,壮大新兴产业增量”,推进产业持续优化升级。1.孵化吸引新型产业,推进经济产业跨越升级。孵化吸引新型产业就是要解决延安经济产业的创业增量问题,一方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本地新型产业;另一方面是围绕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承载城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三个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各类要素汇聚融合,营造高质量开放经济环境,吸引新型实体产业主体入驻延安。2.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持续升级。延安农业产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创新的重点,结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9条政策措施,一方面是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四核百园”建设,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示范区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提高“延安苹果”“洛川苹果”等品牌效益;另一方面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鼓励农业与旅游、电商、康养等业态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3.促进服务产业创新,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延安服务业是新兴产业优化升级和延伸发展的主体,在落实进一步激发社会消费潜力19条措施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推动延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加快文化旅游“五大板块”“六大园区”建设,实施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是以红5A成功创建为依托,完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优化红色教育培训产业,促进培训内涵式增长,规范红色教育培训,科学设置课程,完善教学设施,合理调配师资力量,推动培训高质量、规模性扩张。4.打造高端能化产业,推进工业产业强化升级。延安实现优势产业强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能源产业,一方面是深入实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以上,确保主要能源工业产品稳中有升,推动能源化工向产业链中高端加速跨越,真正做强产业;另一方面是持续优化能源化工产业结构,加快建设能源综合基地,实现油煤气资源高端开发利用,加速释放热电项目产能,促进延安能源化工产业的内在结构深度整合,在做强自我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外在市场,寻求高端产业融合,由“强强联合”向“强强融合”转变,切实打造延安高端代表性产业,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引领动力。
  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委党校副教授 张军红
  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将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标对表三大攻坚战的核心目标,聚焦短板弱项,集中优势兵力,抓住关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延安实际,应坚定不移地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延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脱贫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目标,举全市之力硬仗硬打,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7.62万户、20.52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5062户、8745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0.57%。2019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加上2017年已退出的延长县,延安市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虽然延安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这只是阶段性目标,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诸如和平原地区相比,延安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土地生产力较低;部分脱贫户的长效产业基础不牢固,短期产业收入不稳定;一些边缘户返贫的可能性比较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弱小;易地搬迁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还需下大功夫……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要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继续开展工作,确保2020年底延安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四个不摘”“五个不减”要求,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在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的同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二是用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探索构建动态监管、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设施管护、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乡村治理、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驻村联户帮扶等8项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是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根本。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解决的是没有产业的问题,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则强调产业强不强。延安应在大力优化一产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聚焦源头治理,有效防控污染
  延安曾经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延安累计退耕1077.5万亩,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81.3%,山川大地实现从黄到绿的历史性改变。年降雨量由过去不足400毫米增加到550毫米,入黄泥沙由退耕前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1天,蔚蔚蓝天成为延安一道靓丽的名片。然而在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诸如部分河流水质呈恶化趋势,采暖季空气污染形势严峻,油气开采产生的油泥、含油废水等危废固废收集处置不规范,农业大县发展苹果、大棚蔬菜、杂粮产业中的塑料薄膜污染严重,畜禽粪便成为农村重要的污染源。
  鉴于此,延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一是要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忧患意识,持续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二是聚焦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加强环境容量管理,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控评估体系。三是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资源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建立覆盖资源开发全过程的政府和企业联合的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四是出台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建立绿色GDP考核制度,将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损失等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激发政府和企业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三、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障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必然要求。
  2019年,延安通过建立重大风险隐患清单,全年开展了两轮隐患排查,对56条风险隐患逐一落实防范责任和化解措施,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出台了关于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3.2亿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和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全面排查整治“套路贷”“现金贷”,严肃查处7家非法集资公司和个人,注销2家违规平台和1家网贷机构,有效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平稳。
  针对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延安应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持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一是要认真落实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债务管理政策,突出抓好政府隐性债务管理。针对部分县区化解政府债务难度较大这一事实,要拿出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的办法,坚决制止隐性债务增加。二是要妥善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活动,建立健全稳投资、稳金融、稳房价、稳预期长效调控机制。三是整顿规范市场金融秩序,定期开展非法集资、企业内部集资以及涉嫌非法金融广告资讯信息的风险排查,加大案件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国成
  延安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根本保障。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执行党中央决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采取各项举措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能作为、善作为,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健全科学公平的考核机制,把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坚决纠正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错误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深化“三项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现,着力培养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广聚天下英才,建立院士工作站13个,引进两院院士13名。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234个,夯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责任,实施社区“强基”工程,理顺市属国企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基层党建,加大述职评议考核力度,建立党建工作“三张清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群众功能。开展“支部书记进党校、流动党校下基层”活动,对全市6013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严格遵守党章,强化党章意识,并与违背党章的各种人和事进行坚决斗争;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在内的各种纪律,用最严明的纪律从严管党治党,使铁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一条带电高压线;紧抓“四风”不放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加强巡视巡查,严厉查处各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倒干蛮干和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假作为、乱作为严肃问责追责,做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把基层减负落在实处,制定基层减负具体措施,持续精减文件会议,破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扶贫、扫黑除恶、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监督问责,开展漠视群众利益、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金、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等问题专项整治;以赵正永、陈国强案为反面镜鉴强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反腐败斗争依然任重道远,要常抓不懈,不能歇,更不能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办好延安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于自我革命,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延安追赶超越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聚集磅礴力量。
  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建设美丽延安
  市委党校副教授 高俊英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反馈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全面打赢碧水、蓝天、青山、净土保卫战,2019年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21天,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考核PM2.5单项指标居全省第一,营造林15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7%,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奖,蝉联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六连冠,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洛川安塞分别被确定为全国、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忧患意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全会决策部署的落实上来,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建设美丽延安,不断满足延安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中指出,进入新时代,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来,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贯彻“巩固、增值、提升、畅通”方针,充分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积极破解“一个明显制约”,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因此,我们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循环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这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延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突出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提升退耕还林,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防控,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将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纳入全市“十四五”重大研究课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桥山保护力度,兴利除弊推进新区建设,坚持水污染水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让所有生产建设围着山转、绕着水走,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们既要强调“过程严管”,更要做到“后果严惩”,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蓝增绿、保护生态。为此,延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使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延安市检察院办理的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延安“5·27”北洛河污染事件公益诉讼案件。这个案件是陕西省首例生态环境赔偿案例。该案之所以能最终达成生态损害赔偿协议并监督落实到位,就是完善的制度建设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据可依。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立足市情、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起草了《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并经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退耕还林成果保护难题制定的重要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延安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公众自觉参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环境,首先就要节约资源,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延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用水、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度电,这些生活中的琐事,都能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倡导“绿色”文明不仅要靠国家引导,更离不开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迈出追赶超越新步伐
  市委党校教师 姬欢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道:“要勇于改革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回顾2019年,我们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向各种顽瘴痼疾开刀,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承接了一大批中省改革试点,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书写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子长撤县设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51户市属国企告别“老国企”时代,重组整合为16家集团公司;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管模式在全省推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我市位居全省第二;扎实推进农村改革,集体经济“空壳村”减少至214个;全面扩大开放,高新区保税仓获批,“三个经济”发展要素加速汇聚。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机统一。坚持目标导向,高质量谋划改革举措。紧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盯“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紧盯高质量发展具体要求,谋划推出一批具有延安特色的改革举措,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实现延安追赶超越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高质量推动改革落地。坚决把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改革任务全面纳入改革台账,聚焦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坚持结果导向,培育高质量改革成果。要真抓实干抓落实,坚持做好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改革发展的最终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的认可。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作指导,善于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农村改革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应“三变”改革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变股东,发展农村土地(林地)股份合作制,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农户住宅使用权等其他形式股份合作。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作为激励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全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勇于创新、担当履职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同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既是改革成果分享的主体,更是改革建设的参与主体,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以改革促进民生、改善民生,现在正在推进的就业创业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三医”联动改革、“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任务,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变革,都是社会大众高度关切的重大事项,一定要把这些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抓实抓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改革更好地落地生效,让老百姓通过改革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重在落实,要使每一项改革方案都落到实处,重点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市级领导干部、全市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员要把抓改革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要切实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把工作往细处抓、往实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促发展,聚力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迈入2020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五届八次会议精神,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全市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注重民生工程建设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市委党校讲师 郭玉杰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202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回延安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在了首要位置。2019年,市委坚持把让人民幸福作为党的事业,下功夫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引进优质资源办医办校。坚持就业优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人,技能培训11347人,打造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术的人才保障队伍。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2.2万人、失业保险21.2万人、工伤保险27.8万人,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连续六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民生十件实事”,启动97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社区共享餐厅15个、日间照料中心16个、垃圾分类试点和驿站43个,新增停车位535个,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7.6万座。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5所,新区清华附中延安学校、江苏中学、第三小学建成招生,全市新增学位2.3万个,与人大附中、空军蓝天幼儿园签订共建协议。印发《“健康延安2030”规划纲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托管市中医医院社会效益明显,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两说一联”便民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市级领导包抓信访责任,创新推行信访工作六项机制,重点集中化解效果明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惩处、全力打伞破网,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8个、恶势力犯罪团伙60个。查处党员及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5起245人,党纪政务处分211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
  2020年,市委把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坚持全覆盖、突出保基本,注重抓好抓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围绕民生短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始终牢牢守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这一民生底线。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方面上持续用力。为此,市委强调以下三点要求,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一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持稳就业,深入实施就业精准帮扶,建设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补齐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区入学矛盾突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等短板弱项。加快健康延安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二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收藏在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等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黄河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艺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文艺创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延安更加文明整洁、安全有序、充满活力。
  三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法治延安建设,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全民普法教育。认真贯彻《政法工作条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赋予“两说一联”新内涵,落实派出所所长承诺制,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黑不能有、恶不能出、乱不能生的长治久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