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誓让家乡变模样
——记“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脱贫致富带头人”获得者柯小海
    ●柯小海为村民宣讲政策(资料照片)
  陕西日报记者 程伟 见习记者 杨晓梅
  “姑娘外嫁喜洋洋,小伙娶妻愁断肠。”昔日的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由于交通闭塞、自然灾害频发,是出了名的“穷苦湾”,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400元。
  如今的索洛湾村,交通便利,楼房错落有致,产业发展兴旺。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9万元。
  索洛湾村的巨变和柯小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柯小海是土生土长的索洛湾村人。1993年,初中毕业的他就外出务工。由于头脑灵活,柯小海很快致了富。2000年,24岁的柯小海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到家乡,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18年里,他求新求变,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建得好
  索洛湾村是黄陵县双龙镇的一个小山村,现有116户435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索洛湾村,适龄儿童弃学、辍学现象普遍。索洛湾村小学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仅有5间透风漏雨的大瓦房。2000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柯小海自己拿出3万多元,带领村民重建了村里的小学。他走家串户,说服村民们送孩子上学。对于实在没有能力的贫困户,柯小海主动给予资助。多年来,柯小海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0人。
  柯小海拿出3万多元,重修索洛湾村到双龙镇的唯一一条道路。这条路水毁严重,时常滑坡,村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商品也很难进来。交通闭塞导致村里信息不通,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落后。柯小海提方案、定措施,组织村里的劳动力打底铺石,把土路变成了方便出行的砂石路。
  路修通后,柯小海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改善村容村貌上。索洛湾村的村民习惯把自家的院落、牲口圈和村道相连,遇到雨雪天气,村里污水横流,村民们的入户路和连户路泥泞不堪,邻里之间时常因乱搭乱建问题产生矛盾。柯小海决心整治。他挨家挨户地排查,苦口婆心做“钉子户”的工作。经过近1年的治理,索洛湾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2012年,在柯小海的带领下,索洛湾村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社区规划占地面积24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地80多亩。
  脱贫产业选得准
  为寻求适合村上发展的产业,2000年,柯小海多次到河南、江苏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农牧业专家到索洛湾村实地走访,帮忙出谋划策。在专家的建议下,柯小海带头示范,率先养殖秦川母牛。仅仅1年,索洛湾村肉牛养殖户迅速发展到100多户,每户存栏4头至5头,户均年增收1000多元。
  要致富,就得走特色种植养殖的路子,柯小海心中这样盘算着。2004年,他个人出资5万多元,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成立了索洛湾村蔬菜协会,带动全村发展蘑菇、香菇、猴头菇等大棚116个,户均达到1个棚,棚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
  索洛湾村生态植被好,环境污染少。2006年,柯小海瞄准市场需求,带头出资4.6万余元,将村上的3个小合作社整合后,成立了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
  现在的索洛湾村,产业已涉及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
   发展机遇抓得牢
  2003年,年产1000万吨的黄陵二号煤矿落户索洛湾村。索洛湾村共获得土地滞留费用300多万元。柯小海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将其中的60%预留给村集体,计划发展村集体经济。
  煤矿的前期建设,让索洛湾村得到不少发展机会。储煤场修建、河道维修、道路铺设等工程,不仅使村上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安排,而且让村集体收益增加了300多万元。2007年年底,索洛湾村进行第一次分红,人均分得3000多元。
  黄陵二号煤矿投入运营后,运煤车辆急剧增多,柯小海捕捉到了商机。2007年,他组织村民把村里的20亩撂荒地修建成停车场,注册成立了“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目前,该服务站年均收入达到300多万元。2011年,柯小海又组织成立了索洛湾村集体运输队,索洛湾村集体收入因此每年增加1000余万元。
  2012年,得知要修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的消息后,柯小海敏锐地发现,索洛湾村毗邻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和万安禅院两个旅游景区。于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筹资3000余万元,启动建设峡谷寨旅游景区。截至目前,索洛湾村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全村有116户20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