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围绕“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 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心理服务?
王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也了解到,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很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和积极情绪的应对。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我们组织专家已经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在这个指导原则中我们提出来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还有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如何来干预这些问题。公众心理自助和疏导指南在国家卫健委的网站、“健康中国”APP和公众号都有比较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登录查询参考。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和心理健康相关的一些学会、协会的相关网站上也陆续发布了很多关于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消除恐慌方面的科普知识和方法,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
在这样一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每一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外一方面还要相信自己,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保持镇定,保持乐观,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2 “宅”在家里,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怎么缓解?
陈雪峰: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而且这种改变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因此送给大家三句话: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3 怎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现在学校推迟开学了,孩子在家作息的时间黑白颠倒了怎么办?开学前该怎么调整?
陈雪峰: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如果孩子对疫情好奇和提问,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健康知识、让孩子有安全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上学的孩子和家长,有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第二,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家长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时间比较长,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难得的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
第三,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要像平时上学一样,认真听课和做作业。
第四,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成年人如果压力很大或情绪状态比较差,可以采用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比如室内运动、唱歌、给朋友打电话等。但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一些,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能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4 非得去医院的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对一些有慢性病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他们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拿药,但现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想到去医院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焦虑,请问对于这些患者应该怎么办?有一些已经有了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患者,因为疫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的紧张情绪,导致病情加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
杨甫德: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治疗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调整用药,以免病情波动或反复。
二、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门诊患者在进入诊室前需要检测2次体温,以便第一时间筛出疑似人群;同时医院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与普通的诊疗区域是分开的。所以,常规到医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会被传染。
三、如果病情有波动的话,还是建议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到医院就医。
5 千万不要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 现在在网上和在实际接触中发现对待疫情严重地区的人有些过激的情绪,请问这种过激的情绪应该怎么平复?
陈雪峰: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是人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们还有理智和情感。人们总是想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而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掌握自我防护的科学知识、学会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看到全社会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我们才可能早日战胜疫情。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