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赵新胜:产业多样化 生活有滋味
本报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孙乐 李秀玲
    ●赵新胜正在窑洞里收香菇
  “他是个有本事人。”“他敢折腾,不怕困难,真叫人佩服。”“他是我们村的‘窑洞香菇’第一人。”在子长市余家坪镇流泪坡村,提起赵新胜,村民们都会夸上几句。
  今年54岁的赵新胜,3年前还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不仅种植着“窑洞香菇”,养着猪、牛、鸡,还经营着15亩山地苹果,是村上的致富带头人,他脱贫致富的故事也在十里八村流传开来。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以前,赵新胜和妻子以务农为生,虽然不富裕,但能自给自足不愁吃穿。可是,2017年赵新胜患了一场大病花费了8万余元,家里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当年就被村上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发展起致富产业。”他认真思考着。在村上包扶工作队的介绍下,投资少、见效快的香菇产业让赵新胜动了心。通过技术培训,赵新胜了解到冬暖夏凉的窑洞可以用来种植香菇,于是他想到了村上学校废旧的2孔窑洞。借到窑洞后,驻村工作队和包扶干部又出面为他协调到了小额贷款5万元。
  “培育香菇用的菌棒是每支5元,镇上采取政府补2元、村干部借1元、农民自筹2元的办法,来支持这项产业发展。”流泪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徐艳说。赵新胜争取到了镇上香菇产业政策补助款5000元。
  包扶干部张倩给赵新胜算了一笔账:“一个菌棒5元,5茬后至少可以收1公斤香菇。目前香菇的市场价为每公斤20元,每支菌棒能净赚15元。3000个菌棒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4.5万元。”
  问题都解决了,赵新胜说干就干。2017年4月,他购买了3000个菌棒,开始用心培养。功夫不负有心人。20余天后,赵新胜的第一茬香菇走向市场,他赚到了4000元。2017年赵新胜依靠香菇产业共收入1.2万元,他也成为余家坪镇种植“窑洞香菇”的第一人。
  发展多种产业过上红火日子
  “赵新胜在窑洞里种出香菇了!”很快,这条致富的好消息就传遍了全村。由于种植“窑洞香菇”对季节和气候的依赖度较低,又能让闲置的窑洞利用起来,而且种植时间短、见效快,不少村民都来向赵新胜讨教。
  有人来学习,赵新胜很热情。在他的带动下,余家坪镇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寄放代养”的模式,先后发展“窑洞香菇”4万余棒,形成以庙砭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流泪坡、胡家塔、崖头、禾草沟、西山沟等村的香菇培育基地。目前,全镇已吸纳154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窑洞香菇”产业。
  除发展“窑洞香菇”外,2017年,赵新胜在产业补助政策的帮助下,陆续养猪23头,养牛3头,发展传统种植19亩。2018年赵新胜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顺利脱贫。
  脱贫后的赵新胜在发展“窑洞香菇”产业、养殖产业和传统种植产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15亩山地苹果,如今,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跃成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年,我打算在管护好15亩山地苹果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我还要奔小康呢。”赵新胜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