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让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闪耀
安文丽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路莉萍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购买果蔬
杨开荣与志愿者去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家属
杨开荣与志愿者在给老人理发
  3月5日是“学雷锋日”。雷锋同志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疫”中,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不惧危险,勇敢“逆行”,在各个“战场”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能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凡人善举汇聚起战“疫”的磅礴力量,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编者

  

“云”上的青年力量
通讯员 何明伟 李小艳

  黄陵矿业有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26岁,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利用“云”平台开展“爱心一家人”主题志愿活动,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服务,通过跑腿代办、义务家教、心理疏导等活动,保证职工复工复产后能够安心工作。
   生活不见面 服务不打烊
  志愿者根据职工家属生活所需,为矿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居家留观人员提供跑腿代办服务。
  3月1日,志愿者路莉萍本该休班,早晨8时30分,她在微信上收到居家留观人员李某的购物清单,超市还未、到营业时间,她便开始排队,一个多小时后才排到收银台前结账。
  路莉萍说:“以前十几分钟就能走出超市,现在购物真的太耗时了,我自个儿能凑合就凑合,但别人的事再麻烦也不能怠慢。”路莉萍将沉甸甸的两袋果蔬放置在李师傅家门口,隔着门互致问候后,便急匆匆地跑去物业中心为独居老人张大爷充水电费。
   矿工当家教 孩子不掉队
  学校还未开学,各类兴趣班也处于停滞状态,职工子女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在家上学”的模式。矿团委助力“空中课堂”,召集师范专业或有绘画、写作等特长的职工组成“线上教师团”,为职工子女提供“一对一”在线课业辅导、艺术兴趣特长辅导、读书交流等方面的服务。
  企管计划部的胡文斌是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下班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搜集资料、编辑文档,晚8时整,他便开始在线授课:“你好,倪钰轩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看到孩子的学习被志愿者老师安排得井井有条,职工家属倍感欣慰。
  “学生们已经从停课初期的不适应变为主动积极学,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辅导职工子女,我觉得很有意义。”胡文斌说。
  热线来援助 情绪不焦虑
  为了让职工全身心投入生产,矿团委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由志愿者、家属协管员、支部书记、政工干部组成亲友团,为职工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干预和情绪疏导。
  志愿者安文丽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职工程某因女儿在武汉工虑、担忧的情绪。安文丽将他预约到心理咨询室做情绪疏导:“程师傅,您的心理测试成绩73分,属于亚健康状态,建议您多关注央视网、人民网发布的关于疫情的正面报道,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在家多做些打太极、仰卧起坐这类运动,这样会让身体、大脑放松些。”安文丽给出中肯建议。
  “疫情持续时间越长,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越大,为了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我还给买了关于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的书籍,只要能为职工减轻心理压力,加再多班我也觉得值。”安文丽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朴素的愿望。 
  

杨开荣: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本报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马志青

  “明天协会将举办‘爱心义剪’活动,为扶贫移民搬迁小区的老人免费理发,谁家有电推剪都拿上,有时间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现在开始报名……”安塞区鼓乡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开荣在协会微信群里发起了学雷锋活动倡议,得到了协会志愿者的大力支持。3月5日上午,杨开荣便带领志愿者为老人们进行义务理发。
  杨开荣是安塞区绿化办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7月的一次慰问困难儿童的爱心活动,让她从此踏上了志愿服务之路。2016年8月31日,杨开荣成功注册安塞鼓乡爱心志愿者协会。这几年,她带领志愿者参与各项爱心奉献活动,协会从单纯的做好事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评价高的公益组织。
   “抗‘疫’防控,志愿者更要先行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开荣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动态,谋划着组织协会志愿者做些什么。
  1月28日,杨开荣在协会微信群里发起了爱心捐款行动,一时间,广大会员纷纷捐款,截至2月4日晚8时,合计捐款7757元。“疫情防控,作为志愿者更要先行一步,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力量。”杨开荣说。
  杨开荣将所筹善款中的5000元转账给陕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剩余的2757元用于慰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属。
  杨开荣还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对一帮扶”关爱医务人员及家属保障工作。她帮扶的是在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付娜及其家属。
  “叔叔、阿姨,你们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与我联系。”
  “付娜,你安心工作,家里人我们会照顾好的。”
  每天,杨开荣都会与付娜及其家人电话连线,关心问候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没有想到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志愿者的行动也增加了我战‘疫’的力量。”付娜感动地说。
  杨开荣还组织志愿者深入疫情防控监测点,开展体温测量和疫情预防知识宣传等工作。
   “不图什么,就是想帮助需要的人”
  有人说:“杨开荣,你自己贴钱贴车,一天东奔西跑的,你图什么啊!”
  杨开荣说:“不图什么,我只是想尽我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家住安塞区徐家沟村的任巧燕是一名残疾人,8岁时因发高烧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双手、双腿也变得畸形,导致生活不便、性格孤僻,不愿出门。结婚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则一直住在娘家由母亲照顾。
  杨开荣知道情况后,组织志愿者多次到任巧燕家走访,鼓励任巧燕勇敢地走出门,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并邀请她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活动。
  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任巧燕不仅走了出来,还做起了直播,开启了微商职业生涯。
  任巧燕因逗趣的陕北话、有趣的陕北民歌吸引了大批粉丝,现在已经积累了近1万粉丝,客户也遍布各地。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2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能挣五六千元。
  任巧燕的母亲郝爱莲感激地说:“女儿能有今天的改变,多亏了鼓乡爱心志愿者们。”
  在杨开荣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鼓乡爱心志愿者协会。截至目前,协会发展志愿者104名,先后开展90多次活动,受助人达4000人次。
  杨开荣的家庭获得了延安市“最美家庭”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市、区先进个人及优秀志愿者,延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及陕西十大公益好青年、陕西省志愿者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