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来日可期,一路向上
——祝贺延安日报创刊70周年
    1984年春,高建群在延安报社工作时留影    王学锋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高建群书
  高建群
  群山怀抱中的延安城是一座光荣的城。它在中国当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
  中共中央曾经有十三年在这里建立红色首都,歌曲《延安颂》中唱道,你的英名将万世流芳。
  延安城三山环抱、二水交流。这三座山是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二水是延河、南川河。延安的清凉山是一个重要的所在。十三年时期,中共中央的各种新闻宣传机构,都在这座山上的窑洞里办公。尔后他们离开清凉山,离开延安,走入北京。
  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叫《解放日报》。稍后一点创刊的《边区群众报》,当时是陕甘宁边区机关报。进入西安后,易名《陕西日报》。再稍后创刊的《陕北群众报》,主要发行区域是陕北地区。后来延安地委行署成立后,易名为延安日报。这是一段历史。
  延安日报1950年4月10号创刊。到今天整整是70周年了。而陕西日报是1940年创刊,到现在已经是80周年了。前几天,陕西日报举行80周年报庆,我给他们写了一幅字,叫“但凡过往,皆成序章。来日可期,一路向上”,并且根据我的记忆,画了一幅清凉山图画。并特别注明,“如今的新华书店旧址,就是我们家当年住过的地方”。如今,延安报要举行70周年报庆。摄影家、延安报的资深摄影记者王学锋同志,要我给这个画册说几句话。
  学锋主编的这本画册叫《延安第一眼》。应当是这位摄影家,从事记者生涯以来的重要作品。我这里向他的劳动表示敬意。学锋谈道,里面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他上班的第一天在报社大门口拍的。我回忆了一下,应当是1984年春天的事。当时,我和陕西日报记者任佶相约,去延安万花山采访。我在大门口等任佶,学锋过来了,拍下了这张照片。哎!算起来已经整整36年了。记得任佶是一位北京知青,当时驻站延安。
  我希望照片中多选一选,亲爱的同志们!和他们相比,我的付出是渺小的。例如,当时的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报社社长高仲田同志,例如著名散文家、报社总编辑师银笙同志,例如编辑部主任苏若望同志。还有我当时的直接领导史子正同志、刘阳河同志。还有我的老部下、散文家杨葆铭同志。他们都为报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延安报那个时期,成为全国地市报纸中大家学习的榜样,与他们以及所有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我在延安报社整整工作了10年。我的父亲高山,作为老报人,在清凉山时期的延安日报工作了大约6年。而我在南关时期的延安日报,工作了整整10年,对于这家报纸具有很深的感情。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0年,一想到我的最好的一段年华是在延安日报度过的,我就有着一种双目潮湿的感觉。
  我向延安日报70年岁月致敬!向每一个光荣的先辈致敬!向我的同龄人致敬!向继往开来、来日可期的青年才俊致敬!记得我去年回延安的时候,报社赵秉瑜同志来采访我,她说,延安日报永远是你的家,我听了这话真是感动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