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黄陵全力推行河长制——
让河湖造福百姓
农业科技报记者 张小雄
  推行河长制工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黄陵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县域水环境整治工作,对县境内五条河流推行河长制,建立了河流水域保护管理良性机制,实现河流水域功能永续利用。目前,县境内沮河、北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向好,城镇饮用水源地表100%达标,并通过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验收。
  近日,中省市媒体记者走进黄陵县,实地了解黄陵县从保护蓝天、碧水开始,创新制度、集中整治,打出强力治污的“组合拳”,感受黄陵县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互联网+河长制”创新沮河管护新模式
  记者在沮河黄陵店头镇管护的河段内看到有一群人正在清理河道里的漂浮物、杂草及垃圾。
  “他们是黄陵县聘请的专职河道清理员,大部分是贫困户,每月工资600元。他们每天不辞劳苦、默默坚守岗位,被誉为‘水域美容师’。加上黄陵县铁腕治污、强力治乱、高压治违等手段,精准施策,沮河的水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陵县店头镇街社区服务中心书记刘峰说。
  村民表示,现在水也清了,河边的垃圾都清理掉了,有专门的清理员,他们一看到有垃圾就处理掉。再也不是以前污水横流、垃圾到处都是的沮河了。
  为助力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黄陵还大力推进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建立河长通智慧云系统的应用工作体系,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让水生态环境不断修复改善,河道治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黄陵县河长通智慧云系统的应用专管员赵倩向记者展示了河长通智慧云系统,打开APP,巡河信息包括巡河时间、巡河时长、巡河轨迹等。在“发现问题”管理模块,在巡河过程中发现水面有污染、有漂浮物,河道占用等情况可以写下的巡河反馈,上传的河面图片。赵倩就将上报的问题指派给区域负责人进行处理。
  “以前的巡河汇报基本来源于河长的口头描述,有了这个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河长的监督。”赵倩表示。
  “2019年1月份启用了‘河长通’信息管理平台,年度投资5.8万元。各级河长将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拍照取证上传平台,县河长办通过后台管理将问题及时指派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整治完成后上传照片;通过信息平台可监管河长巡河履职动态,自动生成河长巡河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作为对乡镇考核排名的主要依据。自运行以来,各级河长共计巡河2738次,发现问题68处,办结68处,实现了‘河长制+互联网’新模式,夯实了河长职责。”黄陵县水务局局长张峰说。
  河长制信息化PC平台,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平台运营和管理模式,各级河长可在手机APP端查看县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督查下级河长和巡河员巡河轨迹,第一时间办理巡河中发现的水环境问题等相关工作,县级河长办可在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上统计管理各级河长巡河情况。河长制信息化平台资源共享,信息实时联络,解决了在以往治水中存在的信息报送不及时、问题办理不及时等各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河长制信息平台监督监管效能,为黄陵县的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和落实保驾护航。 
  黄陵县常务副县长张军表示,黄陵县主要有沮河、葫芦河、慈乌河、淤泥河以及与洛川县为自然分界线的北洛河五条水系穿境而过。总流域面积7873平方公里,总径流量5.184亿立方米。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沮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利于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如今的沮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赢得了老百姓的点赞。
  水生态修复变美村庄让生态涝池造福百姓
  白墙青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通村入户路、行道树遍布村庄、文化广场设施齐全……走进黄陵县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一个个乡间村落,仿佛置身于风景优美的乡村公园。村边的一座涝池,格外显眼。在涝池周围建有微公园,公园内有人行步道、观景亭、体育设施供群众休闲娱乐,让景观涝池成为群众的好去处,受到村民的称赞。
  说起涝池,在农村居住过的人都很熟悉,常用于北方干旱地区村落低洼处聚集雨水的池塘。天涝时集雨除涝,一泓清水可供人畜饮水、洗衣洗菜、修盖房子和泥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大部分涝池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慢慢被人遗忘,变成了脏水池、垃圾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
  “涝池是黄土高原地区广大群众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涝池能够蓄洪排涝,防止径流集中冲刷,减缓溯源侵蚀,保护塬面,对黄土塬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市南部黄土塬区洛川、黄陵、富县、黄龙等县和黄河沿岸黄土残塬区宜川、延长等县涝池建设历史悠久。”黄陵县水务局干部介绍道。
  “自从重新修复涝池以来,每到晚上,在涝池边有乘凉的、休闲娱乐的,甚至还有卖小吃的,好不红火,涝池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陵县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新村村支部书记刘海全说道。
  “搬到新村后,给我们家分了9亩地,苹果树打药用水、果园浇水,用得全是涝池的水,给生产带来了很多方便。”村民陈金元说。
  据了解,黄陵县的涝池主要分布在隆太城、田侯塬和仓村塬三大塬区。近年来,有些村把过去群众建设的涝池当成垃圾填满场,有些把涝池填埋当宅基地用,涝池蓄洪排涝功能彻底丧失。加之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塬区村庄道路、水渠和村民的窑背、院落都进行了硬化,地表径流剧增,短时形成的洪流加剧了塬面沟头的切割,对村庄、道路等设施造成严重威胁。面临严峻的形势,黄陵县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塬面村组恢复涝池,固沟保塬,先后在塬面蚕食最严重的东村、杨尧科、王村、卜巷等4个村修建涝池搞治理试点,修建涝池4个。
  “从2010年开始,黄陵县以推动‘水生态、水资源、水产业、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水土流失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要素,开始涝池恢复建设。在原有功能完好的26座涝池的基础上,以农发水保项目及水土保持补偿费等项目为依托,新建修复涝池82座,全县新旧涝池已达108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平方千米,不仅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了全县群众的热烈欢迎,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十分明显。”黄陵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汪华说。
  一池清水,重现了水清鱼肥花草美的昔日乡村美景。一份使命,肩负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黄陵县努力把涝池打造成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景观工程,让涝池成为建设“两富两美”新黄陵的有力推手,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延安市各级水务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涝池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水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持续加大以涝池为主的固沟保源工程建设力度,先后整治、修复涝池692座,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