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仓堡镇韩沟门村包村干部马长生和村民一起采摘香菇 铁边城镇新寨村村民李星为菌棒打孔 周湾镇周湾村村民王振斌采摘火龙果 白豹镇王湾村村民冯向阳为大杏疏果 本报记者 王锋 通讯员 徐志全
春临大地催人勤,春耕春种田间忙。在香菇种植园区,村民们忙碌着采摘烘干香菇;在樱桃温室大棚,村民们正在疏花授粉;在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路边吆喝着销售油桃、无花果、大杏……春天里,吴起县围绕“农”字做文章,特色农业种植正在释放强大活力,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吴起县高度重视特色农业种植,按照“调结构、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县棚栽产业扶贫政策,在区域化、规模化瓜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地的特色化、标准化建设,探索突破关键性技术,把香菇、樱桃、火龙果等果蔬种植作为特色产业种植的主要抓手,全面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棚栽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1 香菇撑起“致富伞”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昼夜温差大,是香菇种植的优选区。
3月20日,在吴仓堡镇韩沟门村顺昌香菇产业园区,星星点点的香菇爬满了菌棒,长势喜人,也正是这一朵朵小香菇,为全村百姓撑开了“致富伞”。
“园区就在我们家门口,务工很方便,春节到现在已经挣了8000多块钱了。”建档立卡户李庆花正娴熟地采摘、烘干香菇,她说,“我们夫妻俩因病致贫,劳动能力差,村里去年开始发展香菇种植,我们就一直在这务工,每天可收入160多元,今年家庭收入并没有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
为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推动棚栽产业转型、脱贫产业拓展、特色种植培育,吴仓堡镇于2019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吴起顺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集菌棒加工、香菇种植、香菇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香菇产业园区。
据了解,该产业园区内共有大棚26座,第一期试种大棚12座、菌棒14万棒,每棒可产菇四茬以上,每茬可产2~3斤鲜香菇。“截至目前,已出售鲜香菇8000斤、干菇6000斤,除部分鲜菇产品销往本地及周边地区外,干菇产品通过订单销售的模式全部销往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干菇产品销往河南香菇酱厂,累计纯收入达22万元,成为吴起县第一家成功出菇并上市的香菇种植基地。”该园区负责人冯玉宇说。
“我们园区采取“标准化种植、合作社生产、订单式销售”和“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户+农户”模式运行。下一步,将继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并与全村38户建档立卡户签订种植协议,由公司向农户或合作社提供菌棒,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预计每年户均可分红5000元左右,切实起到‘联大户、带穷户、推全局’的示范效应。同时计划今年建成一个年生产200万棒的菌棒加工厂。”吴仓堡镇韩沟门村包村干部马长生说。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香菇种植不仅市场需求大、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而且加工菌棒原材料相对简单,废弃的苹果树枝、树杆、树身等均可加工成制作香菇菌棒的木屑。
铁边城镇新寨村“80后”的小伙子李星就利用香菇种植这一优势,于2019年8月注册成立了吴起新寨农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并赴河南、甘肃等地考察学习香菇培育技术。
“其实香菇种植没有我当初想象得那么难,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型厂房设备,经过技术员专业培训,妇女和老人都能很快上手。”通过考察,李星已经学到了一些香菇种植技术。
走进合作社香菇大棚,一股香菇特有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十余名工人正在大棚里进行劳作,说说笑笑之间就给菌棒“扎眼”通氧了,以发酵养菌,李星穿梭在温室间,整理菌棒,查看着出菇情况,一派喜人的场面。
李星介绍说:“我们合作社占地10余亩,现在有高标准钢架日光香菇种植拱棚10座,自己生产加工菌棒8万余棒,根据目前长势来看,‘五一’前后就能上市。首批香菇预计产量可达3万余斤,收入在20万元左右,每个菌棒可出香菇4~6茬,年产值可达100万元。”
“像我们年纪大了,出去打工又没人要,就在村上香菇基地务工,一个月他们给我三四千块钱,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拿到了2万多块钱。”新寨村建档立卡户李佩虎高兴地说。
“这个香菇种植产业将成为我村的一项重要致富产业,该基地为我们村民提供了十多个就业岗位,并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参与务工。下一步,村上将与该香菇种植合作社加强合作,引导全村20户建档立卡户入股分红,按照初步方案预计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确保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新寨村村支部书记冯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累计投资120万元,历时6个月完成了香菇拱棚、香菇储藏冷库、菌棒生产厂房和制棒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从浙江聘请技术员为员工和建档立卡户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合作社与村上200亩山地苹果种植户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将果树修剪下来的树枝、树杆等回收加工香菇菌棒,制作菌棒的木屑废料和出完香菇的菌棒又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能有效改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形成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实现山地苹果和香菇种植双丰收。”说起香菇种植的未来发展前景,李星信心满满。
2 樱桃铺就小康路
眼下的吴起大地到处生机勃勃,万物萌发,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挖土、定苗、缠杆、浇水……3月21日,记者来到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但见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全村村民正忙着种植樱桃树苗。
“这个樱桃基地建设是发展壮大党畔村集体经济和巩固建档立卡户脱贫成果的现实需要,我们要抢抓农时,不负春光,尽快完成樱桃树苗的栽种。”党畔村第一书记张奋兵说。
据了解,该樱桃种植园是党畔村包扶单位陕西省总工会和市直机关工委帮扶项目,由党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共计流转村上闲置土地100亩,选择5年成树苗,采取大田种植与拱棚棚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着力打造全县樱桃种植示范园。党畔村村支部书记高起东说:“目前已完成栽植50亩,剩余50亩即将完工,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在果园务工每天还可以收入130元,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进行务工。”
张奋兵介绍说,该基地樱桃预计2021年初挂,年收益7万元,到2022年后陆续进入盛果期,年收益可达30万元以上。从盛果期开始,所得收益2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20%用于一般农户分红,60%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
在吴起县种植樱桃更早的还有白豹镇、长城镇。
走进长城镇榆树坪金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2座樱桃大棚里,繁花盛开、香溢满园,村民王志祥正忙着给樱桃树喷洒防虫剂,为樱桃花授粉,一派忙碌景象。“园区去年建成投用,共栽植樱桃树苗306株,今年有84株初挂果,现在正是盛花坐果期,‘五一’过后就可上市,预计每株可产樱桃3斤左右,收入在2.5万元以上,到了盛果期后亩产量在1500~2000斤,亩产值可达8~10万元,收益可观。”榆树坪村第一书记李生文说。
3 温室水果增收快
“我今年仅火龙果一项就收入了3万多块钱,油桃、大杏过了清明节后就已经成熟上市。”周湾镇周湾村村民王振斌是全镇特色农业产业种植大户。据了解,他从2008年开始发展大棚种植产业,主要以种植青菜、辣椒等蔬菜为主,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大棚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2013年,他转变发展观念,流转60亩土地,种植大棚火龙果、大杏、毛桃、油桃等特色反季节水果,同时还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小米、玉米等特色小杂粮。
王振斌说:“大杏、毛桃、油桃每棚年产量均在4000斤以上,主要供应给县城超市和周边市县,每棚可收入2~3万元,近几年来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据了解,他目前共种植温室大棚11座,其中火龙果、大杏、毛桃各1棚,油桃8棚。
“王振斌每年免费给我们提供技术服务,经常下地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管理桃园,还帮助我们销售油桃。”王振斌把自家温室大棚管理好的同时,还带动村上建档立卡户高粉连、王志成从2018年开始发展起了油桃种植产业,每户年收入2万多元。
同样,在白豹镇王湾村蔬菜大棚基地,看到核桃大小的杏子挂满枝头,清爽翠绿的西甜瓜即将成熟上市,无花果、葡萄长势喜人、竞相挂果,村民抢抓时令疏花疏果、掐尖缠蔓,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去年仅大杏一项产业就收入了六七万元,无花果、大杏挂果很好,收入应该不错。”说起温室特色产业种植,王湾村种植大户冯向阳乐得合不拢嘴。据了解,该基地共有蔬菜大棚62座,由32户菜农种植,十多年来主要以种植西甜瓜为主,近几年陆续引进了大杏、樱桃、无花果、葡萄等新品种,打造蔬菜瓜果采摘体验园,不断提高农民收益。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设施特色种植200余亩,主要分布在周湾镇、吴起镇、白豹镇、长官庙镇、铁边城镇和长城镇等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包括香菇、樱桃、油桃、毛桃、杏、草莓、火龙果、无花果、葡萄等。特色种植不仅丰富了农产品品种的多样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色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据县蔬菜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吴起县将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围绕“产业布局区域化、设施种植特色化、蔬菜育苗工厂化、产品销售品牌化”思路,在做精马湾甜瓜、做优周湾油桃、做大白豹黄瓜、做强铁边城辣椒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扶贫,重点抓好大田蔬菜、高标准胡萝卜和樱桃、火龙果、西甜瓜等反季节水果及吴仓堡、铁边城、长官庙镇的食用菌种植,形成温室菜、拱棚菜、大田菜“三菜并举”的果蔬产业发展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