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矮化密植园 本报记者 刘卓 通讯员 任健
人间四月春光好,正是果花盛开时。走进洛川大塬,到处都能闻到苹果花香,果园里果农忙碌的身影勾出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果农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期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矮化栽种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在永乡镇阿寺村,连片成百亩的园子已经开满了苹果花,果农们有的疏花,有的旋耕,有的拉铁丝,一片热闹的农忙场景。这是阿寺村新建矮化园的第三年。果农李社荣正在给自家的矮化密植果树喷防冻肥,他告诉记者,2018年他参与了镇上的老园改造项目,将自家的亩乔化苹果园改为矮化密植园,苗木和物资都是政府给发放的。虽然前期人力投入较大,但是了解到今后的收成会比以前高出很多,他就信心满满。
“果农愿意将自家的老园子拿出来改造,思想上认识和行动上的配合,我们更不能让他们失望。”永乡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李平说,从挖改果园开始,到选树苗、种树、施肥等,他们都是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苗木高质量成活。
阿寺村的矮化密植园只是全县老园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在永乡镇的堡子头村,新农人有机农场负责人杜民子向记者介绍起他的矮化密植栽培新模式,通过果畜有机结合的方式,将这里打造成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现在有30亩矮化密植新园子,预计亩产可以达到4000公斤。今年打算继续将基地的70亩老园子改造成矮化密植,让农场的苹果品质更提高一层。”杜民子说。此外,该农场还承担了产业扶贫技术培训的重任,带动15户贫困户在这里打工,还能帮助当地果农销售苹果以及为3户入股的贫困户每年按15%的比例分红。
“以前对矮化密植不是很认同,不愿意尝试。来这里打工后不仅每天有工钱拿,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新的苹果管理技术和理念,可以运用到自家的果园里,种出好苹果。”果农杜小红说。
洛川县是苹果大县,是苹果最佳优生区,全县有95%的农民都从事苹果产业。但是多年来随着果园老龄化问题,残园、败园、老园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成为洛川苹果提质增效发展面前的一道阻碍。近年来,洛川县政府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作为转型升级主要切入点,用新模式、新技术、新理念全面助推苹果高质量发展。
“矮化密植栽种最大的特点是通风和光照效果好,果树早成型、早结果、早丰产。相比乔化种植,矮化密植更便于机械化作业,使农民在管理中劳动强度下降,劳动效率提高。”该县苹果生产办主任屈军涛说。
目前,该县矮化密植果园达到乡镇全覆盖,种植面积累计达到7.2万亩。预计在2020年底,全县高标准建成矮化密植果园10万亩。
为苹果插上科技的“翅膀”
苹果产业的转型发展除了种植模式和理念的转变,更需要融入科学和信息化元素,从而发展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农业大县。近年来,按照“政府支持引导,以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联合体为主”的原则,洛川县对物联网果园、标准化果园和苹果园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果园,实现精准感知、自动决策、智能控制与实施,推动苹果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苹果产业精细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发展。
走在洛川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绿佳源示范基地,远远地望去,杀虫灯、粘虫板、滴灌装置、防雹网、反光膜等各类设施布满了果园。工人驾驶着割草机在果树宽阔整齐的行距间作业,弥雾机沿着苹果树行缓缓前进,后面喷洒的矿物源农药像烟雾一样,笼罩在果树周围,所过之处,药物均匀地喷洒在树叶和枝干上。
记者跟随洛川县绿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冯战民来到工作室,随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的操作,水溶肥被输送到树下,做到定量施肥,省时也省力。原来,在果园里每亩地都设有传感器,能随时随地、准确地提供果园的气温、空气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土壤湿度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准确指导果园的生产和管理。
“果园里安装了可实时监控果园动态的5组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片叶子的叶脉。当某种病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技术员到现场实地考察后,发出病害防治的预警,达到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果园达到精准防治,减少农残,可以实时在手机上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冯战民说。
在洛川国家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园区,负责人杨辉介绍,这里是全省最大的千亩矮化苗木基地,利用省水利厅项目支持建设国内最先进节水灌溉系统,实现全程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该园区采用绿色防控、防灾减灾、智能监控等技术措施打造的智慧果园,是集科创、新技术生产示范、现代果业转型升级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2016年,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苹果产业体系目标,农业部启动了“国家延安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项目。项目以苹果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苹果文化为载体,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在洛川县建设集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国家级苹果选种场、世界苹果品种技术示范展示园“三位一体”的科技示范平台,搭建我国苹果产业与国际对接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推动全国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该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了西农延安洛川苹果试验站,组建了年繁育能力达10万株的苗木组培中心,建立了500亩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年生产优质苹果苗木200万株;建成品种资源圃100亩,储存品种600多个,选育出了“秦脆”“秦蜜”等优系品种,为探索研究洛川苹果新品种、新模式和推广洛川先进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
产业后整理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洛川美域高公司,现代化4.0智能选果线正在有序作业,对苹果进行清洗、烘干、分拣,旁边的操作间里,每颗苹果的果个、糖度、亮度、色度、有无霉心病等多项指标都清晰地呈现在电脑上。分拣、包装,再到入箱,精细化的分选标准,让原来单一的产品模式升级成了16个等级。几万个红润香甜、大小匀称的苹果将通过电商平台,以每个6元到60元不等的售价,走向全国各地。
同样产苹果,洛川如何能把价格卖到这么高?这些都得益于苹果产业后整理。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采收后的果品进行一系列商品化处理,通过在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附加值,达到规格、质量和品质整齐一致,有序进入高端市场,让好苹果卖出好价格。
“以前都是24颗、36颗装的整箱包装,与盒马生鲜合作后,不仅改变了包装,对苹果的大小、甜度等要求也更精准,这就需要企业对苹果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洛川县绿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刚良介绍,公司生产的“黄土印象”苹果以2颗或4颗的精致包装走上了盒马货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捧。虽然要求和环节更多了,但苹果的售价相对一般价格提高了30%以上,而且供不应求。
从生产到加工再到最后销售端,企业精细专业的包装,让洛川苹果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要卖好苹果,前提得种好苹果,洛川延刚果业公司通过物资扶贫、技术扶贫、销售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贫困群众,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提高果农使用科学化、精细化的果园管理积极性。多次聘请果树专家对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务果技术指导,积极组织贫困户参与生产技术大比武活动,使果农的务果水平不断上升,贫困户果园平均亩产提升了1500斤,优果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以上。同时对果农免费进行知识培训,免费开设网店,提供快递包装,让贫困户接受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进行脱贫致富。
洛川县做好苹果产业后整理,不仅体现在鲜果销售上,更是通过不断探索,将苹果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洛川县京兆工业园区的民友果品公司,负责人冯张锋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苹果脆片加工设备,通过先进的微波,低温真空干燥,在负大气压的条件下,使苹果中的水分气化撑破细脆壁,实现真空条件下对果蔬产品的迅速脱水进行快速冷却包装。冯张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5斤二级鲜果可以生产1斤苹果脆片,1斤脆片在市场上可以卖到200元,生产出的脆片口感好,保留99%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9年,该公司与陕西山生农福农业公司合作,将生产的脆片由山生农福包装销售到海航、中航等地方,真正地将洛川苹果脆片送上飞机。目前,公司已与山生农福公司签订一年消耗1500吨鲜果的订单。
同在京兆工业园区,洛川洛源泷湶商贸公司负责人屈坤正在紧锣密鼓地打扫生产车间。这是陕北首家以苹果为原料,通过制曲、拌和、入窖、蒸馏等方式对苹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苹果酒类的企业。“通过对市场调研了解到苹果酒系列产品目前是个短板内容,所以我们充分利用洛川苹果资源优势,以科技和质量为根本生产出优质的洛川苹果酒,为洛川苹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屈坤说,公司预计在下半年进行投产。
“今年是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们计划再建6条选果线,让全县选果能力达到每小时220吨,总产量的80%都可以通过选果线实现优质优价,冷库储存能力达到63万吨,增加苹果价格话语权,保障农民收益。同时用‘五大理念’引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让洛川苹果多元化发展。不断加强地域品牌建设,努力实现百亿元的奋斗目标。”洛川县苹果局局长张军旗说。
种一塬苹果,富一方百姓。多年来,洛川苹果已然成为洛川人民的致富果。洛川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围绕打造现代果业强县,在苹果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做好前生产和后整理,促进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推进果农持续增收,不断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