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烈士叶挺(资料照片) ●鲜花锦簇、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四八”烈士陵园 ●高东明烈士 ●马增明烈士 在“四八”烈士陵园,共安葬着94位烈士,正中央是13位“四八”烈士和延安时期以身殉职的15位烈士,南侧有66位烈士,他们大多数是在和平年代牺牲的。
这些烈士,他们曾为缔造新中国献出了生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们在危急时刻,把热血洒在云南麻栗坡;他们在洪水到来时,为了抢救人民和国家财产,被洪水吞噬……几十年过去了,时光流逝,这些革命先烈、英雄烈士,我们又怎能忘却他们?他们的革命精神、英雄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
1“四八”烈士,你可曾记得他们 清明前夕,一场春雨过后,“四八”烈士陵园里的海棠花竞相开放,似在欢迎远方到来的亲人。4月8日,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纪念馆(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管理处)像往年一样,在陵园举行了祭扫英烈诵读活动。
管理处负责人郭金鑫告诉记者:“每年的‘四八’烈士纪念日,我们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主题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人都在网上进行了祭扫。”
80末出生的李飞说:“记得我们宝塔小学在清明节前后,常常组织前往‘四八’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当时每人在校门口买一朵2角钱的小白花,之后坐上一辆大卡车,大家拥挤着去烈士陵园。”
记者问他:“‘四八’烈士,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说:“记得有叶挺、王若飞,其他人就不记得了。对于当年的那段历史就更加模糊了。”
时隔70余年,岁月流逝,“四八”烈士正在被年轻一代所淡忘,但是当年那段历史,我们不该忘却。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的还有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等13人,返回途中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为了缅怀“四八”遇难烈士,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在飞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为遇难烈士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的悼词,当时烈士被安葬于延安城东飞机场西北角。1947年3月,延安失陷后,陵园遭国民党军队蓄意破坏,几为平地。次年,延安光复,边区政府修复了陵园。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并将张浩、关向应等烈士入园安葬,园址在王家坪。1970年迁往现址。
沿着青石台阶从山下直抵墓园,一座汉白玉纪念塔高耸在墓园中间,塔尖上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镶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然后依次为秦邦宪、叶挺、邓发、关向应、张浩、黄齐生、杨松、张思德等。让我们重温他们的名字,更好地铭记在心。
2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春”
在哥哥马增清的心里,弟弟马增明永远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清纯活泼。
马增清只年长马增明一岁。他说:“我们从小就像孪生兄弟。”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马增清都会前往“四八”烈士陵园,祭奠在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弟弟。5年前,马增清患了病毒性脑炎,术后双腿行动不便,需要双拐支撑。自此,他每年在网上云祭弟弟。看着弟弟年轻的面庞,每次他都会泪水涌流。
关键时刻,马增明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
那是1986年金秋的云南边陲,雨绵绵,雾沉沉,给老山前线某部的实战演习更增添了几分紧张气氛。
哒哒哒……轰轰轰……担负破障任务的班长马增明全副武装,带领战士们冒着炮火弹雨,穿云破雾迅速向敌方前沿运动。
破障组按时到达预定位置,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交替掩护,跃进破障。随着一声声爆炸,通路一米米伸长。就在马增明又一次接过战友传递过来的一包烈性炸药飞身向前冲击时,突然炸药包的拉火装置发生意外,导火索“哧哧”地喷出青烟,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只要他随手抛出炸药包,就地一滚便可脱离险境。可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周围三至七米处有十多位战友,右侧不远的山坡下住着种“三七”的药农,更危险的是战友们各自都携带着几公斤乃至数十公斤的烈性炸药,如果炸药包出手后果不堪设想,只见他睁圆双眼向周围的战友急喝一声,“快卧倒!”接着猛地扑倒,并用宽厚坚实的胸膛,紧紧压在即将爆炸的TNT炸药包上。
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马增明倒在血泊之中……
1986年9月15日,马增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这一年,他22岁,入伍3年。
4月13日下午,延安北关保险公司旧家属楼里,马增明烈士的母亲孟庆荣为记者开了房门,这是一套70平方米的单元房,收拾得整洁干净,阳台上红色、粉色的绣球花开得艳丽,各种绿植长势喜人,一对鹦鹉叫得欢实。说起33年前的儿子,母亲心里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她端详着儿子的相片,身着绿军装,英武俊朗,身材魁梧。当年烈属光荣牌、儿子的军功章,孟庆荣都郑重地收藏了起来。
烈士陵园南侧,紧挨着马增明的墓碑,还有李渠镇刘学荣、南市街道办事处刘学章、川口乡刘志强、河庄坪乡张社教,他们都是在老山对越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当年,他们和马增明同样年轻。
在1977年7月6日凌晨的一场山洪中,张绍平、苏祥华、冯德生等23位军地干部职工在抗洪抢险中,为抢救战备物资和人民生命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轻的战士冯德生,河北黄骅人,入伍不久,年仅17岁。其他十多名战士,正值青春年华,他们是李新文、刘满、陆道彬、甘行贵、赵进国、王成苌、蔡延军、张春雪……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了烈士碑上。
还有油田卫士陈小军,2000年2月10日,为保护油田,与20多名不法分子搏斗,英勇献身,时年21岁。
3“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3月31日清晨,宋莉萍从成都辗转西安、延安的动车,来到“四八”烈士陵园祭奠丈夫高东明。
烈士陵园正在整修中,原来从陵园脚下穿过的马路,如今已改道而行。
从开阔的广场进入陵园,拾阶而上,正中央“四八”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13位“四八”烈士安葬于此。在陵园南侧,自下而上,依次安葬着66位烈士。高东明安葬在最高处。
清晨的陵园,安静肃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宋莉萍把黄白菊花相间的两束花,轻轻地放在墓前,她用一块湿巾擦拭着墓碑,动作缓慢而轻柔。
随即,她又从花束中折下一支洁白的菊花,同样轻轻地擦拭着旁边李铁夫(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国际主义战士,1937年病逝于延安)的墓碑,完毕,把这朵鲜花放置在了墓碑前。
宋莉萍清洁着墓碑,目光深情、凝重、庄严、平静,她凝视着爱人的遗像,轻语道:“你的人缘真好,你一直与邻里相处很好,今天我带了新朋友来看你!”在她的眼里,高东明依然是那个英俊、幽默、宠爱着她的帅小伙。
2020年的小年那天,一场大雪没有阻挡宋莉萍前来祭奠,通往墓地的路径早已扫除了积雪。在高东明的墓碑前,放着食物,这让她的心在那一刻无比的欣慰、温暖和感激。“延安人民真好,一定是有人来看他了,还有人记挂着他呢!”
清明未到,陵园前的海棠花已争先绽放,似乎在欢迎前来的亲人。站在海棠花前,阳光洒满全身,我们随即聊起了她和爱人高东明38年的婚姻和爱情。
与高东明四天四夜的最后相守,让宋莉萍刻骨铭心。丈夫的离去,对于一个妻子,就是天塌下来了。她对丈夫的最好祭奠:写书和做公益。
在郭金鑫馆长的办公室里,宋莉萍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送给我。书名:《仰望延安》,落款:高东明夫人。翻开书的扉页,身着蓝色空军服的高东明微笑着目视前方。
在阳光的照耀下,宋莉萍清瘦的脸庞略显苍白,黑框眼镜后面泪水盈盈。高东明牺牲的前两天,他们还在计划着未来。“我说想来延安,老高说太忙了,不能好好照顾我。”正如她在书里写的,“我是你疼爱宠爱的丑小丫。”
我感动感喟宋莉萍和丈夫的爱情。她在丈夫高东明离去之后的所作所为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爱人的离去,让我成长了、升华了,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游历了很多国家,看过了很多城市的风景,最后发现活着的意义就是付出爱,心怀敬畏和感恩。”
“我爱人留在了延安,延安市委、市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我想为延安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18年,宋莉萍为陵园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柏树苗,她捐资助学延长县小学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她说:“丈夫在世时,我很少来延安;他离去了,我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六一’儿童节我还会来,延安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家人。”
2018年,宋莉萍还与延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器官的协议。
“我给女儿留了遗嘱,器官捐献后,骨灰与她的爸爸埋在一起,我想陪着他。”
在结束采访离开陵园时,记者不禁又回头望了望埋葬高东明的地方,耳边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歌:“……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4“烈士的精神让我们永远铭记”
2019年夏,英烈馆征集文物,马增清和母亲孟庆荣把弟弟的家信和遗留的衣物等一并捐献。
33年前,马增清和弟弟一起上学长大。“我们以弟弟为荣,他激励着我们全家更好地活着。”
“1986年9月9日,弟弟写给我们最后一封信之后就断了音信。直到次年6月,才得到了他牺牲的消息。”33年后,马增清谈起弟弟,七尺高的汉子喉头哽咽,泪花闪烁。“那段日子,各种传言让全家人分辨不清,有人说他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有人说他为了救战友英勇牺牲了,还有人说他逃跑时被俘虏了或被枪决了……”
“1987年春节,全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种痛只有亲人知道。”
“绝不给牺牲的烈士脸上抹黑。”这是12年前,父亲临终时留下的遗言,全家人从来没有违背过。
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哀痛算不了什么。然而,烈士的亲人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时光流逝,可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都是极为普通的战士,在国家危难时刻,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先行者,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说起弟弟,陈小军的姐姐难以释怀,那是家庭中每一个亲人内心深处不可触及的伤痛。
陕甘宁边区英烈馆负责人郭金鑫认为,作为陵园守护者,守护是担当,传承是职责。
“别人说我们是守墓的,而我们骄傲的是,守护着‘四八’烈士、在和平年代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献身的英烈们,何其高尚!”郭金鑫语气坚定地说。
5年来,郭金鑫与同事们一起整修扩大陵园,为烈士修建陵墓立碑,建立英烈馆,向外征集烈士遗物,清理垃圾场,栽植刺柏、金叶女贞,栽植月季、百日菊、碧桃、樱花、海棠、石榴等四季开花树木。
行走在烈士墓碑前,陕北青石筑就的墓冢,周围环绕着金叶女贞。“高东明墓地对面山台上原来都是垃圾,后来我们清理了栽上了月季,夏天到秋天,鲜艳夺目的月季花点缀着整个陵园,向烈士微笑。”郭金鑫说,“烈士的精神是永存的,是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我们要让前来祭奠的人们更好地感知他们,受到激励,不断前行。”
让宋莉萍无比欣慰的是,爱人高东明在陵园并不孤单。“他们守护着这片陵园,更是在守护和传承着他们的精神。”
郭金鑫和同事们种下的是生态之树,更是生命之树、希望之树、发展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