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黄官兵们在双龙镇杜洛尾村军民共建水稻示范园里插秧 县委班子参加军事日活动,体验军旅生活 ●老红军为干部群众讲革命岁月的故事 ●“红嫂”探望武警中队战士 ●省军区领导慰问看望贫困户 ●“红嫂”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 ●少先队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 通讯员 朱浩龙 本报记者 常青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革命老区延安的南大门,黄陵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县城,同时,黄陵也是一座军地携手、鱼水情深的县城,有着优良的双拥传统。近年来,黄陵县委、县政府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等双拥工作要求,以新一轮双拥创建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串串荣誉就是最好的见证,曾连续三次荣获“市级双拥模范县”,两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并在2016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在龙乡黄陵,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军民的鱼水情谊,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旋律。
追根溯源 红色基因永传承
翻阅历史,抗日战争时期,黄陵便是连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前期中心照金、后期中心南梁的腹地,是陕甘边主力红军训练、修整、补给的最主要基地,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革命烈士刘含初、开国少将牛书申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如今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原副政委罗箭少将来黄陵视察红军小学建设情况时强调:“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在抗战时期也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应该珍惜荣誉,铭记光荣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努力奋斗。”
往事并不如烟,血脉在新时代传承。黄陵县功勋苑里,“崛起的神州啊,缘于你们战斗中牺牲。每日升起的五星红旗,凝结着你流淌的血液……”烈士墓前慷慨激昂的朗诵感人肺腑,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追忆之情;新兵入伍欢送大会上,与会领导逐一为入伍新兵佩戴大红花、颁发《入伍证书》,为新兵家属颁发了“光荣军属牌”;通向阿党镇梁河村的村道上,伴着一队鼓乐手的敲锣打鼓声,军地领导将三等功立功喜报一路“大张旗鼓”地送到李鹏飞家中……
植根红土地,永不忘初心。近年来,黄陵县充分发挥黄帝陵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县双拥共建点的优势,在保护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长远谋划、精心建设,大力宣传、成效显著。修复和保护了小石崖、高窑子以及刘含初故居等一批革命旧址,修缮还原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居住地、战斗地原貌,将这些革命旧址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施“打造双拥文化、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的创建战略,形成了阵地教育、媒体宣传、网络学习、全民教育“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千人签名活动和举办龙乡大讲堂、双拥共建经验交流会、“情系国防”征文暨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宣传图板巡回展等形式,让他们受到既现实又生动的国防和双拥教育,切身体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魅力,传承红色基因。
军地共建 拥政爱民叙情深 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爱民之情;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多年来,驻黄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主动完成各项艰巨任务。无论是便民助民,还是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等“特殊战场”上,处处有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省军区定点帮扶的黄陵龙首、安沟、新城三个村子,三年来共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150亩翡翠梨示范园、中蜂养殖基地,发展畜牧业,扶贫帮困成效显著。程金满是田庄镇安沟村的贫困户,省军区到安沟村进行调研走访后,把他确定为缺少资金发展的贫困户,免费为他送来5只羊,并请专家为他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有了这样的基础,程金满和村里的其他四户养殖户商量,建了一个集中养殖基地,大家共同饲养,有新的养殖技术也可以互相学习。与程金满同村的残疾人曹延陵,在省军区的帮助下发展起了翡翠梨种植产业。
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省军区通过协调资金和调动周边企业实施帮扶来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力更生。店头镇新城村贫困户余汉芬就成为了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省军区不仅给她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还帮她建了一座5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并免费提供给她500只鸡苗。还把她纳入桥兴种植养殖合作社,每年年底都有分红。
“省军区给我建了这么好的鸡舍,家里的房子也盖好了,儿子又有了工作,说啥再也不能拖累政府,麻烦帮扶我的干部了!”70岁的余汉芬最近心里特别激动。她逢人便说:“在村里,我现在的日子过好了,脱贫以后也得帮着大家伙一起致富了!”
无独有偶,上畛子五中队在双龙镇杜洛尾村帮助村民共建水稻示范园百余亩。定期组织官兵打扫镇、村街道与贫困户院落,为孤寡老人理发;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使杜洛尾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县人武部自包扶店头镇案角村以来,协助硬化村内巷道、生产路2300余米,并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建成军民共建樱桃示范园100余亩,推广地膜玉米430亩,建设生态养殖场1个,使该村90%以上的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在田庄镇韩庄村建成军民共建樱桃示范园150余亩。部队领导与5户困难家庭、14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助学对子,捐资3万多元。驻红矿七、八中队与店头镇关村建成双拥共建林40亩,甘肃平凉森林消防大队与田庄镇侯庄社区的困难户建成军民共建苹果示范基地100余亩。县武警中队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帮助驻地困难户、烈属军属义务劳动,定期到县敬老院为“五保户”理发、洗衣服、打扫卫生,并为失学儿童捐款累计达8000多元。在学雷锋月,县红嫂拥军协会和武警平凉市森林支队西峰大队的官兵们走进黄陵县中心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每年清明祭祀轩辕黄帝典礼期间,驻黄部队都出动官兵做好现场警卫、安保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数字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一串串详细的数字,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
开创发展 军民同心谱新篇
新时代,黄陵人民传承了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和元旦、春节期间,各单位都要集中一定时间,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春联、年画、慰问品、慰问金等形式,分期分批对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倾听优抚对象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了解优抚对象的思想、生活、健康等情况,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做好精神抚慰工作,并建立优抚对象慰问制度,拥军优属有了制度保证。
“广大退伍军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在特定时期为国家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各级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退伍军人的生活,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复退军人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慰问退伍军人白典时,省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县委书记孟中华这样说道。县领导朴实真切的话语和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折射出黄陵县领导对双拥工作的重视,也反映着全县党政军民共创双拥模范县的决心。
双拥工作地位高不高、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组织领导。县上组织成立了创建双拥模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落实了县、镇两级双拥工作机构的编制、人员、场所等问题。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拥基层机构达115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38个,军民共建基地19个,形成了党政军一体和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
不仅如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活动,涌现出师燕、刘树才、寇润民等一批拥军模范和田庄镇、店头镇、黄帝陵管理局、煤炭储运公司等一批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红嫂拥军协会坚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每逢节假日给战士缝补衣服、拆洗被褥、改善伙食。作为协会会长,师燕还在家中设办“军人服务社”,为官兵热情服务,被评为省、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全县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中已蔚然成风,龙乡大地处处呈现出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景象。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上积极动员双拥共建单位和驻军、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展现出军民合作新能量。双拥办下发了“关于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倡议书”,双拥共建单位及党员干部踊跃捐款捐物,全县退役军人通过县慈善协会捐款11900元。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双拥办主任及工作人员向奋战在防控一线的驻军、退役军人开展了“走访、建立联系卡、发送慰问信、赠送慰问包、解决实际困难”的“五个一”慰问活动。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近年来,黄陵县以抓政策落实为重点,紧盯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坚持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为优抚对象及时申请抚恤补助资金,确保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大力推行优抚医疗保障工作。按政策要求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合参保,严格落实安置政策,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县财政每年足额拨付拥军优属保障金和双拥创建经费,逐步加大国防基础投入,四年先后拨付驻军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国防教育、业务训练等费用累计5729万元,实施了消防大队营房翻新、人武部办公楼改造、武警中队训练室建设、营房改造、“智慧磐石工程”等项目,为驻黄官兵在科技练兵、科技强军中大显身手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
如今,漫步在黄陵街头,不时可见“双拥模范县魅力新龙乡”“创建双拥模范县争做双拥模范人”等字样的宣传牌;旅游景点、金融行业、医院等地随处可见“军人优先”“军人免费”“军人专用通道”等字样的拥军标识;双拥大道、军民共建路、双拥一条街、双拥文化广场……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如今,黄陵县把双拥工作摆在更高的位置,构建军地齐抓共管新格局,谱写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曲新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