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抓党建 促脱贫 惠民生
倾注“三笔财富”振兴党畔村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创新扶贫模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查看羊子养殖情况
    ●栽植大樱桃
    ●贫困户领取扶贫红利
    ●果树技术培训
    ●分发防疫物资
  本报记者 高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地处白于山区腹地的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是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帮扶联系村,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503户1577人,自然环境条件差,组与组距离比较远,户与户居住分散,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子。近几年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扶贫模式,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政治、物质、精神“三笔财富”,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党畔村高质量发展、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注入了新动力。
  “政治财富”结对共建强支部 驻村帮扶增“底气”
  1月20日,当看到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赵东升一行走进自己家门,又是嘘寒问暖,又是送慰问品,党畔村贫困户杨占强的老母亲非常感动,心里感到暖洋洋的:“多年来你们时时惦记着我们,帮助解决了不少困难。最近天气不好,路上还有积雪,你们走这么远的路来看我们,真是太感谢了!”
  村民杨占强多年前因意外事故落下腰部残疾,常年瘫痪在床,一直由老母亲照料生活起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非常艰辛。通过工委联户帮扶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母子俩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仅每月有政策补贴,还住上了移民搬迁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这天,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赵东升带领部分联户帮扶干部冒着寒风、踏着积雪来到党畔村,不仅看望了贫困残疾人杨占强,还上门慰问了贺正清等23户困难群众,并与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商讨党畔村下一步发展思路,研究巩固当前帮扶成果的措施,确保党畔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一声声问候传真情,一句句关怀暖人心。对于杨占强等党畔村的贫困群众来说,来自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联户帮扶干部像亲戚一样关心着他们,除了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平时也常来村里看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包扶党畔村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党员领导干部包村联户精准扶贫方式,坚持主要领导每月驻村蹲点调研不少于1次、包扶干部每季度走访座谈1次,注重扶智扶志,宣讲扶贫政策,看望慰问贫困户,了解脱贫情况,为贫困户送去生产生活物资,落实具体帮扶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始终把建强党畔村党支部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工委机关党支部与该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建共享,积极协助党畔村党支部抓好整改工作,建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村上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前党畔村班子比较弱,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通过与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机关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村干部学习变得常态化、制度化,村务更加公开化、规范化,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极大地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群众对支部的信任度大大增强了,工作更好开展了。”党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起东说,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帮助和指导下,该村党支部选优配强了新一届村“三委”会班子,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公推选优”等相关制度,规范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落实党员积分制和村党员干部“一帮一”服务代办等制度,建起“问题墙+回音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不断提高村党支部推动发展能力、带领致富能力、化解矛盾能力,使村党支部成为敢担当、能战斗、打胜仗的战斗堡垒,助力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今,党畔村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党组织焕发出了勃勃生机。2018年,该村党支部被吴起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党畔村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同时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先后选派了李建全、张奋兵担任党畔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用真情纾解民忧,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难事,办成了不少好事,通过抓党建、兴产业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成为脱贫攻坚的旗手和先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委想方设法联系采购防疫物资支援党畔村疫情防控工作,第一书记张奋兵第一时间赶回村里,与村党支部成员共同抗疫,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李建全和张奋兵都是实在人,他们来到村上后,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奋兵书记不顾自身安危始终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竭力守护全村村民的生命安全,令大伙儿非常感动。”高起东评价道。
   “物质财富” 产业扶贫拔“穷根” 集体经济显活力
  “村养殖业合作社今天出栏168只湖羊,为村集体及贫困户增收6万余元。”“村种植业合作社集体果园近三年栽植了1000多亩苹果,今年开始挂果。”2月26日,赵东升实地查看了党畔村果园灌溉和羊子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听到村党支部书记高起东和第一书记张奋兵的汇报,回想村上这几年来的可喜变化,始终将贫困群众的冷暖记挂在心头的赵东升不禁感慨万千。
  在该村养殖业合作社,赵东升高兴地说:“这充分印证了‘党建+扶贫’模式的正确性。我们就是要通过‘三变’改革优化配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自包扶该村以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抓住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大力推行“党建+扶贫”模式,制定了党畔村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短期抓养殖、中期靠种植、长远凭果畜”的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主导产业+贫困户”“党支部+家庭农场+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聚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强贫困村自我“造血”功能,为村上留下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助力产业振兴,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以前农民多数是种玉米、豆类等,技术跟不上,销售也困难,各方面原因导致收入上不去。”第一书记张奋兵认为,与其靠小户单打独斗不如靠集体的力量,于是按照因地制宜、民主自愿的原则,将村民的部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并协调省工会、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投资建起一个400只规模的湖羊场,种植260亩油用牡丹、50亩大樱桃和1000亩山地苹果,在集体果园里套种黄芪600亩,进行集约化统一管理,形成“种植—养殖—林果”循环农业经济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仅2019年村集体经济就净增收1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田间务工、合作社打工等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挖坑、定苗、缠杆、浇水……3月21日,在党畔村大樱桃种植基地,到处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栽种拱棚大樱桃树苗。
  “目前,大樱桃种植园已完成栽植50亩,剩余50亩即将完工,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在果园务工每天还可以收入130元,优先吸纳建档立卡户进行务工。”张奋兵介绍说,该基地大樱桃预计2021年初挂果,年收益7万元,到2022年后陆续进入盛果期,预计年收益可达30万元以上。从盛果期开始,所得收益2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20%用于一般农户分红,剩余的60%全部用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再投入,使村集体经济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为更加精准地帮扶贫困村民,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帮助和支持下,该村采取“党支部+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把产业发展资金入股“起东家庭农场”,22户贫困户入股,共代养肉牛50头,每年共为贫困户分红2.5万元;为村上25名贫困残疾人争取扶持发展产业资金5万元(每人2000元),同样采取入股分红模式,由“起东家庭农场”为贫困残疾人每人代养肉牛1头,2019年共为贫困残疾人分红2.5万元。
  “现在的扶贫政策太好了,也不用我们投入人力物力,年底就能拿到分红。”巩固户杨占萍高兴地说,她家在“起东家庭农场”代养了5头牛,今年拿到了2500元的分红。
  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农产品销售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的难题之一,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这一问题,由陕西省总工会、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牵头组织,把贫困户生产的苹果、小米、绿豆、红豆、黑豆、黄豆、燕麦及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统一定制包装箱、礼品盒等进行包装,并联系相关企业进行统一销售,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换得了大家灿烂的笑颜。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不断完善党畔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除制约贫困村发展瓶颈。三年以来,完善了8平方公里治沟造地项目,新增基本农田1560余亩,新建集雨水窖52个、卫生厕所26个,新打水坝2座,维修硬化生产道路和通村公路4条28公里,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精神财富”扶志扶智齐发力 提振脱贫“精气神”
  2019年11月28日,党畔村“三委”班子、贫困户、村民代表等20余人早早来到村党员活动室,一张张专注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期待着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主办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开始。
  “要使乡村治理更有效,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发挥领导作用,关键在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效运转起来,推动群众主动参与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丰富群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各方力量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宣讲中,工委书记赵东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方面,为村民们传达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并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了学习体会。
  “通过此次宣讲,让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全会精神。很多东西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对我们非常受用。”村民高志贵说。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在扶贫工作中注重扶贫扶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多次在党畔村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优势,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坚持既扶贫又扶志扶智,既治穷又治乱治散,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注入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工委引导该村党支部按照“帮人先帮技和艺,扶人先扶志和智”的思路,及时组织开展各类种养殖技能培训;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善行义举,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活动;坚持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活动,选树道德模范和致富能手,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人穷志不穷、脱贫最光荣”的脱贫发展理念,调动贫困户思脱贫、想脱贫、谋脱贫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干部跑断腿、群众撇撇嘴”的干部“热”、群众“冷”的问题,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探索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模式,鼓励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环境卫生整治,参加集体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随着扶志扶智工作的深入推进,贫困户有了精气神,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不少困难群众表示,今后要向村里的道德模范和致富能手学习,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坚定脱贫信心,提高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用勤劳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决不能让一个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队。”赵东升表示,对党畔村今年谋划建设的400吨苹果冷库、大樱桃栽植示范园、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智慧羊场、智慧果园和党员活动室等扶贫重点项目,将引导村“两委”会和扶贫工作队积极行动,加大项目协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党畔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