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 现场指导企业节水工作 ●节水知识进课堂 ●雨水收集工程 本报记者 高乐
创建节水型城市,改善水环境,是延安人共同的心愿和永恒的追求。
五年前,市委、市政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从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强势拉开了创建省级暨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序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水各项工作,2017年12月成功创建为“陕西省节水型城市”。
围绕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巩固和提升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坚持党建统领谋发展、多措并举抓创建,按照“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对照标准、彰显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全面提升,因地制宜、一举达标”的创建思路,把城市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拧紧城市“水龙头”,做好做活“水文章”,持续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城市管水、用水、节水水平和群众的节水意识逐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和保护。
科学管理,开源节流初显实效
4月27日至28日,市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市(区)国家节水型城市主管部门、各成员单位、“碧水保卫战”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及节水工作的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参加了省住建厅举办的2020年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网络培训班,并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培训中,118名节水业务工作者利用网络参加了在线直播授课,认真聆听国家住建部节水专家、宝鸡市节水办副主任石玉、省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周静等8位专家就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受检准备、节水型载体创建标准把控及实际操作盲点等内容进行的专题讲解。
作为一名党员,市城市节水办市场科科长王建民克服繁重的工作压力,踊跃参加了此次学习。他说:“这次线上学习非常及时、有效,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素质和能力,还为我市2020年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节水型城市创建中,我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并举,构建节水制度体系,健全节水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水各项工作。在经常组织开展节水工作业务人员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和节水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单位和市民的用水行为。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延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延安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延安市城市节约用水奖惩办法》《延安市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办法》《延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等34项节水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节约用水制度体系,为城市节水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使节水、用水、管水、治水有章可循。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节水管理措施,对月用水量300吨以上的单位,全部实行了计划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对用水器材(器具)全面落实确认登记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节水设施的设计、施工,使用实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城市节水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预审、现场考核、综合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等7个单位和嘉丰上城等11个小区的节水工作情况均达到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标准,并已通过媒体公示,现上报省住建厅备案命名。”4月19日至21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和市发改委共同组织专家对宝塔区和安塞区的18个单位、小区的节水情况进行审核,并由此确定了延安市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名单。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达标认定及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我市把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的载体建设作为实现创建目标的关键和核心任务,以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小区为抓手,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等方面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一项项节水措施走进了延安各企业、单位和居民家中。截至目前,共建成48个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完成了延安卷烟厂、中国银行延安支行、石油小区等50余家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的水平衡测试工作。
作为节水型单位,延安实验小学制定了《创建节水型单位实施方案》《节约用水管理制度》等方案,投资20多万元对供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更换节水型水龙头350个,学校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同时,将节水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通过上节水主题课、国旗下演讲、发放倡议书、组建“节水小小宣讲员”队伍等方式,积极开展节约用水主题教育,进而带动家庭、辐射社会,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列为我市雨水收集利用和节水技术推广示范点。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规章、载体建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城市节水工作真正体现了“政府真心创建、部门真诚联动、社会真情参与”的特点,城市节水行动卓有成效。
技术支撑,城市节水亮点纷呈
初夏时节,位于延安新区城市中轴线上的延安大剧院,周边树木葱茏、绿荫如盖,各色花卉姹紫嫣红,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不少市民、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在这片园林景观下面,有一个6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专门用来收集雨水。雨水先经由铺装的专用雨水收集管路,经过隔栅,滤掉树叶等杂物,通过处理、微滤装置等流程后进行综合利用。”市城市节水办市场科科长王建民介绍,过滤后的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以用于园林浇灌、水景观补水等。
走进位于宝塔区双拥大道的鼎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不少车辆整齐地停靠着,几名洗车工正在认真冲洗车辆,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我们把洗车的水经过蓄水池、沉淀池和过滤池等几道步骤,过滤掉杂质,用作车辆第一次冲洗,通过循环利用,大约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水量。”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还在沉淀、过滤池内铺设了吸油棉,将用过的水经过多次过滤再进行排放,避免污染当地环境和水源。
延安大剧院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鼎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水循环利用系统,是我市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的新的亮点工程。
针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市在节约现有水的情况下,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走出一条建设海绵城市,开发利用雨水的“善用水”之路,不仅使城市避免内涝之害,还提升了水循环利用率。实施了4万吨中水厂建设、中水利用管网铺设、广场人行道透水砖铺装改造和低地绿化建设等项目,建成了枣园公园、延安大剧院等30个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年雨水收集能力达40余万立方米,全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延安石油化工厂推广锅炉蒸汽凝结水回用技术,水重复利用率提高10%~20%;延安卷烟厂运用蒸汽凝水回用技术,每箱烟耗水量仅为0.33立方米;全市累计建成高效果园灌溉面积达39万亩,年可节约用水858万立方米……
水少,更需要善用。我市充分利用专家团队,大力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新型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在全市公共场所、宾馆、学校大力推广节水宝、智能化同层节水排水系统、沟槽式节水排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等新型节水设备,并对既有建筑用水器具实施排查和改造,先后改造安装节水宝600套、智能化同层节水排水系统30套、沟槽式节水排水系统70套,提高了节水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同时,致力于把节水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双拥大道建设中水管网4.1公里,将污水处理厂中水用于热电厂冷却循环和园林绿化浇灌;市城投公司在新建小区安装了家庭式中水循环装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城市发展需要水,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近两年来,延安市财政不断加大节水专项资金投入,着力保障节水工作需要,2018年城市节水专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率0.7‰;2019年城市节水专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率2.7‰。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城市供水、排水和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黄河引水工程、延河综合治理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城区内涝防治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
截至目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6%,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大幅提高,市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2%以下,市区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在定额标准以下。
精准治污,碧水清流成为常态
行走在延安城区,延河绕城而过,两岸景观公园林立,许多市民在这里锻炼、散步,温馨美好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的延河河道烂泥遍布,气味难闻,现在这里全是花花草草,空气很好,走在这里非常惬意。”市民田先生家就住在延河边,亲眼见证了延河的变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其当成延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先后制定印发了《延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延安市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延安市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明确了“五先五后”治水举措,大力实施“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为了全面改善河流水质,我市一方面把河长制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一河一策”精准治污,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了以生态净化和控源截污为基础的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资50多亿元,规划治水项目311个,已完成实施198个,城市饮用水原水水质指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水环境,先后建成河庄坪污水处理厂、卷烟厂污水处理站及中水利用项目,实施了延安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中水厂建设工程、姚店污水厂建设工程,改造供水管网8公里,延伸污水收集管网33.7公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月15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延安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位居全国第16位。3月份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退出全国后30位,主要河流断面污染因子个数和浓度“双下降”,水质明显向好。
强化宣传,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滴水在指尖,流水在瞬间,节水在心间。
5月10日至16日是2020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10日上午,2020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创建节水型城市宣传活动在市中心凤凰广场举行,正式拉开为期一周的“养成节水好习惯,树立绿色新风尚”主题节水宣传系列活动序幕。
活动现场,来自市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各类节水宣传册,宣传城市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与中省市有关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展示我市近年来在节水型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延河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解答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节水问题,还展示了部分节水器具的用法,普及了一些节水小常识和实用的小窍门,引领大家形成关心水、亲近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与此同时,市区各创建成员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和职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惜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在延安,像这样的节水宣传活动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开展着。各创建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广告牌、户外标语、宣传印刷品、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介,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让节水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市民的节水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逐步由“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转变,养成了惜水、爱水和节水的良好习惯。
在各大社区,通过电子媒体宣传、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发放节水手册、组织居民参观房前屋后的雨水花园等方式,培养良好用水习惯,避免“水龙头上的浪费”;在机关单位、医院、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采取电子屏滚动播放和设置宣传点等形式,广泛开展节水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用水习惯等方面的宣传;在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分享身边的节水小故事、上一堂节水课、开一次节水主题班会、制作一份手抄报、参观节水设施、亲身体验节水小技巧等方式,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节水意识,带动家庭节约用水;在用水量较大或排污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及服务企业,宣传推广低耗水、循环用水等方面节水技术、设备、设施和管理经验,提高用水效率。同时,市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我是延安”APP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城市节水,中水、雨水利用和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主要意义及节水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组织大型集中节水宣传咨询活动20余次,走进单位、学校、社区、企业、小区宣传40余次,发放节水宣传资料5万余份,发放节水宣传纪念品5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80多块。
“在节水宣传活动上,我知道了用洗菜的水能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拖地等生活小窍门,回去一试,还真能省下不少水费呢。”市民刘英告诉记者。
随着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水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惜水、爱水、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变成了延安市民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广大市民节水习惯普遍养成,为延安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源。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节水,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千秋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管好水、用好水、治好水、惜好水,全面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现代节水型城市名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让水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市城市节水办主任刘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