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好日子,如我所愿”
——富县脱贫户群体素描
    机械收割
    宋双全骑着三轮车去果园
贫困户马建昌的女儿(中)参加高考
    富县苹果红
管生荣修建的新房
  本报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王东辉 夏蓓蓓
  脱贫4271户1423人,剩余在册贫困户609户1033人,54个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0.34%降至0.93%……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富县人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奋进之歌。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是富县给4880户15255余名贫困群众的一份信守不渝的承诺。
  赵正富:吃穿用度有保障,兜里还有余钱花
  “以前种玉米,一年忙活下来也就赚个千八百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直罗镇胡家坡村贫困户赵正富感慨道,“今年我的12亩水稻卖了3万多,吃穿不愁,兜里还有余钱,日子过得有盼头啊!”
  “致富户越来越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就有40户。”村支书赵玉亮说。
  对于胡家坡人而言,稻田俨然成为致富良田,乘着“农业+旅游”的东风打造的田园综合体,让胡家坡村跑上了产业致富的“上坡路”。
  田园综合体集种植与风光为一体,形成了以稻护鱼、以鸭(鱼)养稻的生态循环系统;栽种了数十亩观赏荷花、菊花、格桑花,建成了广场、水厕,改造了主街景观……夏天碧水泱泱,万株新荷青翠欲滴;冬天就是一个天然的滑冰场,人们在冰面上嬉戏玩耍,千亩稻田造就了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
  仅2019年,胡家坡插秧节、溜冰节等特色文化节就吸引观光游客达到7万人次,收入220万元。
  胡家坡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致富翻身仗,现已辐射带动直罗镇、张家湾镇的水稻产业迅速发展,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年产量5000吨,总产值3500万,涉及农户5500余户,其中贫困户380户,户均收入6000多元,水稻种植日趋成为县域川道地区脱贫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去年,我的20亩果园年收入在17万左右,还搬进了两居室的移民搬迁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东屯么村的贫困户张明岗正在果园忙着疏花。
  而谁能想到,几年前的他还无所事事,生活没有着落,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用他的话说,如今的好日子离不开好政策。
  在富县,塬上“多乡一业”发展苹果,37.1万亩果园年产值30亿元,成为富县的优势产业。川道也不甘落后,“一村一品”发展烟、稻、畜、蜂,把特色产业做优。蔬菜种植2.7万亩,烤烟1.25万亩,中蜂养殖3.3万箱,毛驴养殖3140余头,建成辣椒酱、蜂蜜等加工厂8个……全县412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1至2项增收产业,产业链完成了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为贫困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马建昌:孩子上学不用愁,幸福日子有盼头
  在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吉子现村,村民们一提起马建昌,就会说起他家的三朵“金花”。
  2012年大女儿马秀丽考取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二女儿马佳丽考取西安财经大学,2018年小女儿马秀君考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一家3个大学生,众人艳羡不已。
  而在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之前,老马家拮据的光景让他至今难忘。
  “丫头们连续4年的支出都在10万元左右,5亩果园每年收入不足2万元,我和媳妇每逢集会卖些炸油糕,一年能挣2万元,跟娃们的学费、生活费比起来差远了!”那些日子,老马和媳妇日夜熬煎,想给孩子们停学却又于心不忍。
  2015年后,教育扶贫工作和各项政策实施推行,二女儿上大学期间每年有6000元的补贴,三女儿上高中每学期有1250元的补贴,解决了老马家心头的燃眉之急。
  “2017年,大女儿在一家计算机公司上班,二女儿年前也应聘到天津的一家公司。”老马高兴地说,“多亏了政策扶持,我才能把孩子们供出来,她们有了好出路,再也不用为了生计熬煎了。”
  如今,他和媳妇还在果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在集会的时候赚声吆喝,但是,家里的困窘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据悉,全县9569名在校学生,兑现教育补助1636万余元,省外就学的大学本科生每年发放助学金6000元,累计发放23.4万元,无数贫困生的命运就此改变,无数家庭从此有了希望。
  宋双全:医疗救助解困境,致富路上无后忧
  2013年的一场车祸,让羊泉镇鹿首村宋双全的生活从家境殷实彻底跌入了冰点。4个月的昏迷,30多万元的医药费,6年的复健,拖垮了这个家。
  看着家里的光景和未长大的两个孩子,宋双全背着家人偷偷地哭了几回。
  纳入贫困户后,宋双全得到了慢性病救助,在健康扶贫“四免一提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下,老宋免费享受了合疗以及大病保险,解了他的后顾之忧。
  “大家都在帮扶我,我更要努力站起来!”是好政策,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
  现在的老宋,身体好些的时候,会骑上三轮车去果园转转。到了果园,双腿站不稳,他就把拐杖支在腋窝下,腾出手来疏花、疏果、刮腐烂……只要能站起来,他一刻也不停地忙活。
  事情过去三年了,家住富县北道德乡樱桃塬村60岁的宋凤娥还是感激不尽。宋凤娥患有肠梗阻多年,老伴多年脑梗,身体虚弱,属于特困户。
  2017年5月初,宋凤娥肠梗阻突然发作,腹部剧痛难忍。县医院包村干部陈朝晖第一时间将老人送至医院,在为宋凤娥做肠梗阻手术的同时,检查出她还患有阑尾炎,于是一同动了两个手术。老伴也做了康复治疗。夫妇二人的手术住院费用共花费2万多元,除享受合疗、大病救助外,自付部分政府予以全额救助。
  五年来,像这样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医疗救助不仅医了病,更是暖了心、立了志。
  据悉,富县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以上,对124名大病患者救治率100%,对1634户2334人慢性病患者实施“1+1+1”签约服务……
  管生荣:精准帮扶好政策,入住崭新好房子
  60年代的土窑洞、80年代的土木结构瓦房、现在4间崭新的平房,胡家坡村管生荣家院子里3座不同的房子,记录着这个家的时代变迁。
  五年前,老管一家的日子过得焦头烂额。他患有脑梗,老伴患有糖尿病,儿媳妇残疾,全家的生活如同住着的破房一般风雨飘摇。
  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后,老管家有了低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当上了保洁员,儿子被安排在富县采油厂打工,儿媳申请了残疾证(补贴),同时享受免费医疗保障……在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下,老管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2016年,政府补助9万元,老管家的新房子终于建成了。
  “好政策让我住上了好房子!”新房内亮堂整洁,新茶几、新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
  站在院内,老管看着住过的三座不同的房子,他确定自己真的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6月10日,对于交道便民服务中心梁家河村的村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这天,蒙驴集团开工建设,全村11户全部纳入移民搬迁县城集中安置。
  “咱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整个村子都搬出来了,大家还在一起,还是邻居,这是我们的福气啊!”村民李文志说道。
  整村搬迁、走出大山、住进县城是一辈人的幸福,更是子孙后代摆脱贫困的重要一步。
  五年来,富县投入资金3.1亿元,2018年底完成了“十三五”移民搬迁工程,搬迁贫困户1312户,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175.5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184户……
  回望来时路,不管是赵正富们、马建昌们,还是宋双全们、管生荣们,都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赢得了胜利,日子将会如他们所愿,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战最终的利益归于群众,我们要深耕于群众,要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干事。”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