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慎终如始“六坚持”决胜脱贫“收官战”
——志丹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中蜂养殖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采集蜂蜜
    ◀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分到新房
    ●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工作
对扶贫干部和群众进行产业技术培训
    陕果集团在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建设的50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
  通讯员 刘莹 刘志勋 本报记者 王锋 
  从1986年被列入首批国定贫困县,到1998年退出国定贫困县行列;从2015年全县56个贫困村、1368户3229名贫困人口,4%的贫困发生率,到现在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行列,建档立卡户1249户3129人(已脱贫1154户2970人,未脱贫兜底保障户95户15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从蹒跚学步、摸索着前进,到走出符合县情和发展实际的特色脱贫之路,一路前行,志丹县始终步履坚定。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方位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身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话语铿锵。 
  坚持政治导向明确“方向”抓落实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举,是践行为民宗旨、彰显制度优势、增强群众福祉的重大实践。
  近年来,志丹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省市有关政策精神作为第一任务,实行“一学一考、一题一谈、一月一训、一周一赛”,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逢学必列脱贫攻坚、逢会必抓脱贫攻坚、逢事必看脱贫攻坚。在力量和资金支持方面,县上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镇(办)、包抓贫困村,141个单位结对帮扶全县109个村并向每村派驻1名第一书记,741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坚持每年列支7000万元支持苹果产业,从2017年到2020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98亿元。通过制定出台《志丹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层层压实“三级书记”第一责任、县级领导分管包抓责任、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调度责任、行业部门主责主业责任、“四支队伍”帮扶落实责任。推行“三会一评议”机制,对各类重要事项层层评议公示,下沉力量,实地研究,现场交办。
  作为引领志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人”和“领头雁”,县委书记李建强坚决扛起一线总指挥的政治责任,坚持定期到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调度,同时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每周到脱贫攻坚指挥部按时坐班,“八办三组”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全天候到脱贫攻坚指挥部集中办公;严格落实“四个一”(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镇办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诊会,“四支队伍”每周召开一次现场会)制度,全面加强各项工作的统筹调度。
   坚持问题导向识清“病根”助整改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识清“病根”才能因病施治。如何解决脱贫攻坚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那些盘根错节的“疑难杂症”?
  志丹县将巡视整改作为解决问题的重大机遇,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专门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推行联席会议、集中交办和清零销号机制,发起领导干部住村遍访行动和“三比一提升”“三排查三清零”行动,依托专项调度会和现场观摩会,对问题整改进行一月一点评,推动形成了奋战一线、苦抓苦干、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针对产业扶贫、抓党建促脱贫、易地搬迁、资金管理、作风建设五方面的重点问题,该县通过支持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产业进行分类扶持,运用“三项机制”选拔重用扶贫干部,做好后续产业配套和宅基地腾退工作,严把资金预算、拨付、公示、决算、审计关,从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一系列举措,集中力量,强力攻坚。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反馈的30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坚持目标导向夯实“基座”促脱贫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时限,脱贫攻坚之于全面小康既是现实需求更是关键举措。如何进一步夯实脱贫“基座”、让全面小康更有“含金量”呢?志丹县始终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头等大事,不降低标准,不吊高胃口,不盲目冒进。
  对标“稳定增收”,该县按照“苹果+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其他产业”的“1+2+N”现代农业布局,建设了17条苹果产业带、3个棚栽业集中区、46个规模化养殖场。按照“户分三类”的办法,通过培育发展长短期产业项目,入股联营和就近务工,政策入股、村集体或合作社代管发展产业项目,定向扶持和订单销售,建起长短期增收产业等有效举措,使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475.3元,产业扶贫经验更是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和推广。
  与此同时,围绕“两房”建设,该县完成了99户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和356户留有宅基地的易地搬迁户腾退,并依托产区、园区、城区、景区1小时经济圈,就近为其发展生产、经营、务工、公益性岗位4类产业、就业项目,发展山地苹果、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201户,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围绕教育医疗及安全饮水,该县公开招聘教师525名,严格推行控辍保学劝返、登记、报告制度,落实689名教师结对帮扶765名贫困学生,73名教师为75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全县无一例因贫辍学学生;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全面完成了中省两批次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饮水设施管护机制。
   坚持过程导向狠抓“巩固”稳提升
  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决不能做好大喜功的“梦想家”,而要做一以贯之的“实干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志丹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稳定长效机制意见》《“两培两提六到位”行动方案》等,坚持“两联三包”一包三年不变,县财政8000万元投入不变,狠抓干部和群众两层培训,收入和质量两项提升,信息补正、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活力激发、问题整改、基础设施六个到位,确保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产业、互助资金、“双基联动”、保险助力、爱心超市、村集体经济、法律扶贫“五到户”和科技特派员“八个全覆盖”。
  此外,该县针对产业就业,采取专业培训、入股联营、期货保险等办法,提升贫困群众自主“造血”能力。针对教育扶贫,落实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素质拓展,帮助学生全面成长;针对健康扶贫,组织20支专业团队开展“1+1+1”签约服务,完成109个村卫生室新建改造和村医配备,落实县镇村三级卫生力量上门开展就医诊疗、健康体检、防疫保健等服务;针对生态扶贫,优先落实571户退耕还林和335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择优选聘115名生态护林员,集中扶持188户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针对兜底扶贫,采取“社保+供养”双向托底模式,为1021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269名鳏寡孤独人员提供养老托管服务。
  坚持为民导向激发“主体”提动力
  “脱贫要先立志,不能‘躺在政府怀里’。脱贫的主体责任是贫困户,大家要主动干、自己干、埋头干,主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李建强的一席话,殷切希望与良苦用心溢于言表。
  为全方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志丹县积极开展技能提升行动,用活“人人技能工程”和“两后生”政策,大力开展“一户一法、一人一技”培训,搭建“政—校—企—创”一体化平台。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绿化美化项目实施,全面开展“改四小、清四堆”专项整治,集中发起贫困户家庭卫生“十个干净整齐”行动,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清理庭院卫生、修缮基础设施、开展庭院绿化,全面改善贫困群众人居环境。深入推进文明实践行动,组织“千人乡贤、万人志愿”服务队,先后举办“百姓小喇叭”“文明大篷车”“红色故事会”“农民家庭会”“新时代乡贤会”“新时代夜校”等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依托“互联网+”社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防控防疫、销售对接等服务100多次。大力开展典型选树行动,着力在产业技术能手中培育一批模范人物,在经营主体中培育一批示范合作社,在“四支队伍”中培育一批优秀骨干,在贫困户中培育一批“脱贫之星”,全方位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勤劳脱贫、踊跃脱贫。
  坚持结果导向推陈“创新”亮改革
  脱贫质量怎么样、全面小康成色如何、群众的满意度高不高,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呢?志丹县在创新改革中也写下了不少精彩答案。
  近年来,该县先后通过实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实施“金穗工程”“墩苗工程”,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真正让基层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制定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十条措施》,全方位发动科技干部、企业职工、离退休干部等群体返乡创业、流转土地、入股联营,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建起了“产业工厂”,真正为农村改革增添了“新引擎”。按照“民管、民用、民享”原则,大力发展村级互助资金,推行固定借还款日和报账日制度,全县109个建制村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吸纳会员5863户,互助资金规模达到4151万元。通过“双基联动”“惠农e贷”行动协调驻志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1.4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问题,真正让互助资金成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点金石”。全面实施“1551”工程(全县109个村每村建设1座100吨以上果库、每村互助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每村村集体果园达到50亩以上、每村发展1个1000头以上养猪场),全县109个村集体果园面积均达到了5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万亩。大力开展“双扶双帮”行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增收),支持1家龙头企业、54个合作社、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215户合作联营、就近就业,真正让集体经济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助推器”。
  在志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等不起”的紧迫事,是“慢不得”的危机感,是“坐不住”的责任感,更是一条条帮扶政策、一项项得力举措、一个个典型带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完美打赢“收官战”,志丹,必将实现蜕变,逐浪扬帆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