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入户走访,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 ●民警帮群众进入警民联系微信群,方便警民沟通联系 ●通过警民联系群解决群众反映的小区消防管道隐患问题 成功调解纠纷,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本报记者 王强 程浩楠
小事不出村,全靠化解人;只要人用心,矛盾全摆平;
大事不出乡,调解帮大忙;纠纷化解光,百姓无上访;
领导亲自抓,百警连万家;矛盾不激化,提前消化它……
这是甘泉县公安局“三级”调解室里的保留曲目——陕北说书节选。“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樊九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来到这里的众多当事人明白了大道理,化解了小心结,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说书中提及的“百警连万家”,正是今年以来,甘泉县公安局立足辖区实际,结合部省市公安机关“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的安排部署,创新“1234+N”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开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开展‘百警连万家’活动,创新推出‘1234+N’工作机制,就是转变工作理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实现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甘泉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杰谈及此次活动开展的目的时这样说道。
一支专职队伍,两种模式结合,让民警的脚板跑起来,服务动起来
“基层矛盾,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但就是这些琐事杂事,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甚至导致刑事案件发生。”这是有着多年基层派出所工作经验,现在已成为甘泉县公安局局长的郝杰的切身感受。
要排查化解矛盾,首先要搜集线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在开展“百警连万家”活动时,郝杰要求,公安机关要坚持传统警务与现代警务,线上警务与线下警务相结合(两个结合),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效率和水平。
传统、线下警务即开展“十必进五必访”,民警主动上门入户联系群众,使群众诉求可以多渠道反映,全方位掌握民情民意。截至目前,全局共走访14626户29202人,走访单位146个,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17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1起。
“我们建立了一村(社区)一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职队伍,要求局机关警力下沉到一线,基层派出所警力占比达到了全局总警力的48.1%。派出所民警一人包一个村或者社区,确保有专门的民警点对点管村上和社区的矛盾纠纷,将社会面管控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郝杰介绍说。
线下走访开展得如火如荼,线上,警民微信群里更是热闹十足。
“我前段时间办理的身份证快回来没,啥时候方便去取?”“我看到山上冒烟了,你们赶紧派人过去看一下”……劳山派出所民警薛鹏打开微信,警民微信群里的消息一条条蹦了出来,他赶紧联系村干部去山上查看情况,及时回复其他消息。
为了实现线上与线下警务机制连通,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科技含量,甘泉县公安局各派出所全面组建了辖区村组、社区、行业、单位“百警连万家”警民微信群,实现了“民警宣传在群里,百姓说事在群里,警民沟通在群里”。
建群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快速地发现问题,进而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道路封锁,群众出行受到限制。
“咱这边的高速封了吗,我儿子有急事要走西安了,能上高速吗?”“听说我们村里来了几个湖北人,是不是真的啊?”“家里口罩和酒精用完了,买不到咋办呀?”……一时间,群里有关疫情咨询的消息接踵而来,民警在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及时在群里回复群众咨询,打消群众疑虑。
“王大爷,高速还没有解封,建议您儿子过段时间再去西安办事。”“你们村回来湖北人的消息是谣言,大家不要惊慌,更不要随意传播谣言。”“我家里还有一些口罩和酒精,你私聊我,我抽空给你送过去。”……民警耐心的答复、热心的举动,安抚了村民们的紧张情绪,增进了警民鱼水情。此后,微信群里越来越热闹,每天的互动消息超过百条。
有人看到村口停了湖北籍车牌的轿车后,及时拍摄照片发到群里,民警立即找到该车车主进行调查,确认其不是近日返回甘泉的才放心。
村里的年轻人张某急需贷款,在网上看到了一款网贷软件,提交个人资料后对方要求支付手续费,张某觉得不踏实,在群里联系民警,私信询问具体事宜。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和刑侦部门的同事确认,回复他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为了防止张某汇款,民警连夜驱车来到村里找到张某,阻止了他上当受骗。
截至目前,甘泉县公安局已建立警民微信群145个,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万余条,接受群众咨询9760条,通过微信群梳理线索93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1起,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级包抓,三色管控,三级调解,针对四个重点多元化解“N”个矛盾纠纷
针对有可能出现的走走过场、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等情况,甘泉县公安局严格责任落实,创新推出了“三级包抓”机制,即公安局领导包抓乡镇、科所队长包抓社区(村组)、派出所民警包抓到户。
县公安局“百警连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细则》《考核办法》等机制规定,对包抓领导及民警采取随机抽取考核,要求包抓民警入户每周不少于20小时、5次,包抓领导每月至少2次到包抓点。
“所有排查走访都必须有台账记录,台账记录里要有各级包抓责任人和走访村民的签名和手印,还要附有走访时的实地照片,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郝杰说道。
在高哨派出所的一本台账中,记者注意到,某村9名群众的名字被红、黄、蓝三种颜色标注。
负责包抓该村的高哨派出所所长阮绪洲告诉记者,这是所里民警在包抓村组排查出的重点人群,其中红色、黄色标注的人员有涉毒史,其他蓝色标注的是肇事肇祸人员。
在“百警连万家”活动中,甘泉民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回访(四个重点),全面梳理排查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对已经调处化解和移交其他部门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针对性地落实工作措施。
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三色管控”,即红色代表有重大隐患情况,极有可能发生“民转刑”问题或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黄色代表矛盾问题较大,难以一次性化解,需长时间跟踪回访;蓝色代表矛盾双方情绪较为稳定,社会危害程度较小。
“分级包抓,分色管控,靶向化解,有效提高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阮绪洲说道。
分类精准管控做到了,到底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甘泉县公安机关也有自己的绝招。
4月24日,在甘泉县公安局县局调解中心,局长郝杰、调解员樊九平和石门镇干部、法院民庭干部以及双方当事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调解一起久拖三年的经济纠纷。
纠纷源于2017年,甘泉一乡镇发展养猪产业需修建大棚猪舍,村民王某某承建大棚,承包费用39万元。工程完工后,乡政府付给王某某承包费用39万元,但王某某认为,其购买大棚设备的1.5万元以及修缮费用1万元也应由乡政府一并承担。由于前期合同约定不明,由此产生纠纷,此纠纷一拖就是三年。
高哨派出所在开展“百警连万家”活动中,排查到此矛盾纠纷,先后在村上、乡里的调解室进行了多次调解,但因时任乡镇政府领导已调任其他单位,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
由于纠纷持续时间长,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调解过程中,法院干部搬法律、摆条例,樊九平做疏导、讲利害,郝杰统筹协调,深入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缓和了对抗与冲突,最终在调解协议上按了手印,达成了和解。
为了更好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甘泉县公安局在村上、派出所及县局分别建立“樊九平式”调解室,对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首先由包户民警负责,在社区或村上进行调解。在村上、社区调解不了的,上提一级,组织调解组成员和当事人在派出所进行调解。对派出所仍然调解不了的或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在县局调解室组织进行调解。这就是深受群众称赞的矛盾纠纷“三级调解”机制。
“我们在走访排查时发现的100余起矛盾纠纷,基本在派出所这一级就得到了有效调解,对于调解结果,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满意,许多派出所还收到了当事人的答谢锦旗。”甘泉县公安局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局长薛振龙介绍说。
在具体实践中,甘泉县公安局还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以多元化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工作模式。
要化矛盾,更要解难题,用行动架起警民“连心桥”
“百警连万家”,不只是简单地与群众保持联系,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更要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架起警民“连心桥”。
3月份,高哨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了解到,辖区贫困户屈某某的养老保险卡竟然办了六年还未激活。因老人不识字,儿子又是重度精神疾病患者被送医治疗,家中还有老伴儿需要照顾,民警立即与有关部门沟通,预约业务办理时间,并将老人接到甘泉县农业银行,协助他办理了相关业务,将养老保险卡激活使用。
4月份,城关派出所户籍民警接到群众张先生电话求助,反映其因未申报户口,导致23年来一直是“黑户”,自己无法找到固定工作、办理银行卡、乘车。甘泉县公安局户籍民警多方走访,收集资料,为其补录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4月27日,家住西安的张先生专门制作了锦旗来到城关派出所,为民警的热情高效服务表示感谢。
据统计,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共收到群众送来的感谢信十余封,锦旗十余面,发案率较去年同比下降21.6%,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