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让志愿服务从参与变成习惯
  付彪
  北京2008年奥运会,打造了“微笑北京”金名片,被许多人认为开启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元年。12年过去了,中国志愿服务不断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突破44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到7.69万个,在服务国家战略、滋养城市文明、城市治理、民生需求、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是拥抱未来、奉献自我的文明实践活动。如今北京再与奥运牵手,同样离不开公众的“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正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之歌《燃烧的雪花》中写道:“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爱洒向手心,纯洁无瑕;那一瞬间,你望着我;咫尺间天涯……”参与和奉献自己的爱心,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订《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一则是为了大力推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二则是为了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奉献自我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来。
  深化志愿服务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愿。实践表明,只有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才能确保志愿服务行稳致远;只有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投身文明实践,社会文明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发展。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志愿服务也需与时俱进。比如,城乡社区存在的巨大志愿服务需求,客观上要求推动与民生诉求相吻合的社区志愿服务。疫情期间,根据社区居民“点单”需求,志愿者“接单”,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假日游园,公共文明引导员用特有的柔性引导方式,倡导市民文明游览;“北京榜样”五一网上直播带货,扶贫助农;海淀区大规模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志愿服务正在从参与变成人们的一种习惯。这些新鲜的做法和经验,也为推动《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撑。
  习惯成自然,志愿服务也是如此。推动《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就是引导志愿服务大家做,让志愿服务从参与变成一种习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