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乡村劲吹文明风
——安塞区冯家营村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纪实
    ●冯家营村腰鼓表演现场
  通讯员 马志青
  不久前,安塞区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近年来,该村着力在文明乡村创建上下功夫,在移风易俗上出实招,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硬茬,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
  走进冯家营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居环境风景如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传统文化为文明乡村强基
  冯家营村的腰鼓文化源远流长,腰鼓人才资源丰富,其中有腰鼓手246名,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仅6岁。
  为充分挖掘腰鼓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安塞区2018年3月投资1800多万元在冯家营村建设“千人腰鼓”文化村。当年5月,陕北地区最大的实景腰鼓表演基地——“千人腰鼓”文化村启动运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最多时日接待游客1万余人。2020年1月8日,冯家营村成为全国乡村春晚八个分会场之一,成功举办了独具黄土风情特色的乡村春晚,受到全国关注。
  为让全村村民共享文化村开发建设的红利,冯家营村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对村民的159.9亩耕地进行集中评估量化,入股到白坪新时代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同时,还将全村65户贫困户的64.08万元产业基础设施扶持资金入股到公司,不仅让他们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还通过安排他们在景区当安保员、保洁员等,解决了该村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我在景区做安保员,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脱贫户米良成说,“我们村的后生们更是了不得,光是打腰鼓一个月就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大伙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冯家营村的主要产业。”冯家营村村委会主任王延斌介绍,2019年冯家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同比增长26%,其中依靠打腰鼓等文化产业人均收入8600元。
  “一约四会”为乡风文明立制
  村子变美了,村民富了,冯家营村的乡风也更加文明了!
  近年来,冯家营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新农民,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村里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机制,通过思想教育共做、环境氛围共创、文体活动共办、经济发展共抓,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助力。
  冯家营村还围绕培育“领头羊”党建品牌,引导党员志愿服务者带头实践“党员承诺制”,自觉遵守《红白事自治文明公约》,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坚决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和“要面子”“讲排场”现象。此外,该村还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如今的冯家营村,邻里之间纠纷少了、合作多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新风扑面而来。在潜移默化中,冯家营村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的心田。
   志愿服务为乡风文明助力
  “说文明/道文明/冯家营要创文明村/文明创建要先行/万众一心来完成/对/万众一心来完成……”冯家营村村民志愿者自编自演的群口快板《共同创建文明村》的唱词,形象地描述了冯家营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近些年,冯家营村着力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坚持“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原则,成立了冯家营村志愿者服务总队,以村组为主导成立志愿者服务队4个,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通过深入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特产品后整理、开展助残助幼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受到群众的好评,还感染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以前,很多人把垃圾倒在大门外的山坡上,现在志愿者为我们宣传卫生知识,街道办还为我们配了垃圾桶,看着干干净净的村子,谁还好意思乱倒垃圾?”村民张大妈切身感受到了文明乡风建设的初步成效,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冯家营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卫生整洁的家庭多了,脏乱差的家庭少了;晚上村委会前的广场舞不但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