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飞
弹指间,希望工程在我国已经实施了30年。30年来,希望工程改善了部分学校的面貌,也改变了一些贫困学子的命运。在这些学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双眼睛中流露出的对读书炙热的渴望令人不忍直视,她也因此成为希望工程中的一名受益者,如今更是实现了鱼跃龙门的蜕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是提升素质、增长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因此,教育是人们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不二选择,希望工程正是为这种选择提供着坚实支持和现实支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希望工程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善硬件设施,在全国建设了一批希望小学,有效地提升着学校教育环境,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一是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不使其辍学。可以说,30年来,希望工程点燃无数人的梦想,也凝聚了很多方面的力量,不管是兴建校舍还是资助贫困学子,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已经成为我国具有较高信任度和期望值的教育慈善品牌。
希望工程不只是一代人的爱心,30年间,希望工程还培养了一批受益者的公益爱心意识,他们反哺社会、感恩社会,接过希望的火种,薪火相传,孜孜前行。比如,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星创公益基金会等,这些正是希望工程爱的传递和接力。火炬传递,希望延续,永远点燃着贫困学子的梦想,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贫困家庭。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各地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不再以硬件需要为主。这就需要希望工程积极调整思路,在教育软环境打造上下功夫。比如,引导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在农村学校积极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电脑等课程,加强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总之,希望工程的含义不仅仅是修建一座房子、资助一个学生,还包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引导、教师人才培养的支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等,希望工程需要向更高层次的援助转变,实现从筑楼向铸魂的升级。这应该是希望工程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