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余晓惠:瘦小身板 顶天立地
    ●余晓惠(左)为妹妹梳头
  人物档案
  余晓惠,1961年8月出生,贵州省云岩区盐务街街道盐吉居委会居民。十几年来,她用爱照顾病残家人,以瘦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2019年5月,余晓惠入选“中国好人榜”。
  她是家庭的顶梁柱
  无论天晴下雨、寒冬酷暑,余晓惠总是会在6点左右就起床,为妹妹和侄儿洗脸、喂饭,然后出门工作。“十几年都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谈起家里的这些事,她总是分外从容。
  一切的苦难要从2002年说起。
  那年,余晓惠30多岁的妹妹突然转变了性子,经常动手打人,还在上小学的侄儿也十分调皮,经常“欺负”同学。当时的余晓惠只觉得妹妹和侄儿性子急,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两人,盼两人改掉“坏毛病”。可是,余晓惠慢慢发现,妹妹和侄儿确实“不太正常”。于是,她带着两人到医院就诊,两人均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
  “多像是一场梦,当时我从头凉到脚。”回忆起拿到结果的那天,余晓惠痛彻心扉。
  为了治好两位亲人的病,余晓惠带着他们四处求医。“全国除了新疆和西藏,其他地方我都带着去治疗过,可是每次都没有效果。”为此,平日生活本就拮据的余晓惠这些年来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债款。
  “他们服用的精神类药物都是进口的,还搭配一些中药,每个月花费2000多。”面对每个月固定的大额支出,余晓惠倍感压力,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
  平时一个人吃饭,随便就着酸萝卜就吃下;在街上走路只要看到纸箱,她会不顾旁人眼光捡起,积攒起来卖给收废品的;每次和收废品的还要讨价还价,希望卖高点价格,4毛钱一斤的纸箱,她每个月都能卖几百块……就这样节衣缩食,她撑起了一个家。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很多年后,余晓惠终于盼来了退休。本想着自己能有更多精力照顾家人的时候,一声噩耗传来——年迈的母亲瘫痪,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勇敢地担负起这些重任,再困难都咬紧牙坚持。余晓惠说:“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多苦多累我都会坚持下去,直到我干不了的那天。”
  她是热心公益的老大姐
  2月1日,贵阳市发布公告:全面实行城市小区封闭管理。余晓惠所在的盐务街街道盐吉居委会在辖区内设置了多个防控卡点,在了解到值守卡点人员不足的情况后,余晓惠毫不犹豫加入其中,成为一名志愿者。
  那几天,天气寒冷还不时刮风下雨,余晓惠早上6点过后起床把家人早餐准备好之后,就匆匆来到值守卡点。那里只有一顶帐篷、一张桌子,冷得人直哆嗦。余晓惠穿着厚厚的棉衣,手持测温枪,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中午时分,她匆忙回家做好饭菜把家人安顿好之后,顾不上吃饭,又匆匆赶往值守点,生怕耽误一点时间。夜晚时分,寒风袭来,她依旧认认真真做好值守工作,她说:“全国上下都在抗击疫情,我要把这里守好,不能漏测一人,保护小区居民健康。”
  盐吉居委会书记吴秀梅看着余晓惠一个多星期以来早起晚睡,十分辛苦,也考虑到有很多年轻志愿者加入,就让余晓惠安心回家全力照顾家人。余晓惠对吴秀梅说,要是差人的话随时给她打电话,她一定会来。
  余晓惠说,尽管自己身体比不上小年轻,但是她还能做一些事。“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医务人员、警察为了抗击疫情而倒下,感觉很心痛,我做一点小事,心里踏实些。”
  疫情期间,余晓惠还向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基金捐款500元;向省府派出所捐680元的方便面;高速公路北站捐赠20箱方便面、20箱水……这些资金和物资,够她们一家人生活大半个月,而余晓惠却说:“哪怕身上只有50块,我也要用30块帮助别人,能帮一点算一点。”
  平日里的余晓惠也是个热衷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大姐。小区里谁家有大事小事,她都尽力帮助,邻居们都说她是小区里的“热心肠”。
  2018年,余晓惠帮助安顺小伙王元甲,照顾其身患残疾的女友杨倩;2019年底,余晓惠参与“彩虹计划”活动,资助息烽的高二年级学生罗玉;余晓惠还和多名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到小区里清理垃圾,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还为病人捐赠资金……
  余晓惠常说,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在照顾家庭的十几年间,她从不抱怨,心中有光芒,行动有力量,以瘦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不仅如此,余晓惠还传递光芒,给更多生活在困难中的人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