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文化休闲长廊 ●工业园区100万吨洁净型煤生产装置 ●秀延河水景治理工程 ●马家砭镇苗家沟村村民师有泉正在采摘油桃 ●安定镇果袋厂忙碌的工人 ●赵家焉村蚕农正在分拣小蚕 撤县设市后的子长,作为延安北部副中心城市,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子长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抓战略机遇,大力实施“高端能化支撑、特色产业引领、文化旅游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富裕子长、文化子长、宜居子长、幸福子长。
紧扣转型发展 建设富裕子长
初夏时节,走进子长羊马河煤矿、甄家沟煤矿、500万吨低阶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等高端能化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一挡起勾,二挡加三挡,大臂左摆……迎着柔和的晨曦,40岁的塔吊司索工王明开始了一天的紧张作业。“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在复工复产当中遇到了用工、运输、物资等方面的困难,但是在市委、市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子长高端能化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取得双胜利。”子长市工业园区办公室主任朱彦说。撤县设市后,子长市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工作重心、方法措施,坚持“扩煤、稳油、增气、兴电、促转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高端能化产业发展,加快矿区总体规划和区域环评编制、审批,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盘活存量煤炭资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打造陕北区域性高端能化基地。2020年,子长市将加快对车村煤矿一号井、羊马河、甄家沟3处120万吨煤矿建设。目前,前进、天任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南家咀、洪水沟煤矿已竣工验收,预计生产原煤1550万吨。
马家砭镇是子长的“北大门”,设施农业是它靓丽的名片。走进油桃大棚基地,红彤彤的油桃挂满枝头,阵阵桃香扑鼻而来,前来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前两天听说师有泉家的油桃成熟了,周末就约上朋友一起过来采摘。”游客封建新说。
在马家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外务工的师有泉4年前返乡创业,回到村里承包了36亩土地,投资100多万元,建了13座大棚,主要以种植大棚油桃、草莓、葡萄为主。“今年油桃的色泽和口感都提升了一个档次,上市期提前了七天左右,一斤能卖到20元,价格与去年相比每斤要高出5元。”忙着打包将油桃装箱的师有泉告诉记者。
马家砭镇的大棚油桃、拱棚葡萄等产业属于子长市秀延河川绿色蔬菜产业带的一小部分。“今年,我们计划新建大棚800座,拱棚200座,并加大对种植户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力争完成秀延河川绿色蔬菜产业带的建设任务,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格局。”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副主任马永军说。
子长市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力构建“一主三带四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稳步推进秀延河川绿色蔬菜、子安路沿线标准化葡萄、重耳川优质蚕桑“三个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陕果子长现代果业物流园区、省级马铃薯示范园区、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四个重点园区”建设。2020年,子长市将新增山地苹果2万亩,新建改建蔬菜大棚200座、拱棚500座,新栽葡萄500亩,新栽优质蚕桑2000亩,养蚕3000张,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推广种植黄芪、枸杞等特色中药材1.8万亩,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12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10个。
依托资源禀赋 建设文化子长
“能来子长龙虎山走一走,是我们一家人期待已久的事情,这个周末刚好没事就来品尝了子长煎饼,逛了龙虎山,一家人玩得非常开心。”来自延川县的游客张宏成说。龙虎山风景区作为子长市委、市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魅力子长新名片”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市政建设项目,景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夜景迷人,基本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爱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
子长市不仅有龙虎山风景区,还有钟山石窟、高柏山文化生态园、瓦窑堡旧址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子长市充分发掘特色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建设文化大市。子长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乔晓君说:“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景区交通、食宿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好各项旅游体验和节庆活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子长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主动融入延安市和全省旅游产业圈,以“一城一堡一窟一山”为重点,加快历史、红色、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板块建设,形成具有子长特色和独特吸引力的陕北旅游精品线路。
子长市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革命文化、干部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陕北区域性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在竞相发展中焕发生机。“我们将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使保护修缮、文化发掘、环境提升、设施配套、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展现红都子长新形象,让更多的游客来到子长,爱上子长。”子长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杨亚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来自河北电视台《行走陕甘宁》拍摄组的马老师在子长进行了为期2天的拍摄,说到子长的红色文化,他连连夸赞:“子长市真不愧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在这里我深深地被感染。”
提升城市内涵 建设宜居子长
子长市坚持生态立市,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治理体系,统筹抓好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涵养城市“温度”。今年退休的老教师景先生说:“这几年子长严格控制城市修建,按照长远的规划科学建设,效果非常明显。”说到城市建设,景老师充满了期待,“真心希望子长能严格设计审查审批,融入子长文化元素,留住古城历史记忆。”这是景老师的心愿,也是子长全市人民的心愿。
随着子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使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让规划指导城市建设。
“以前要在文化长廊走一圈,得绕过几个街道,现在路好了,两边风景也美,吃过饭去这里散散步也畅快。”提起秀延河北岸文化长廊,子长市市民景围杭高兴地说。2019年10月,秀延河北岸文化长廊全线贯通,形成了闭环通道,总长约2100米。文化长廊的建成对子长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居民休闲空间、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加城区人文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子长市在加强中疏外扩,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计划打通城市东南西北环线路网,实施城市“双修双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改革,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公共体育场、黄家山生态公园、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城乡结合区域和铁路、公路、河流沿线“一区三线”的环境整治。
“我们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结合子长实际,采取了多项措施,特别是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上升到304天。2020年,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联创办也将积极作为,一定要给子长人民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子长市多城联创办专职副主任魏炳瑞说道。
今年,子长将持续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河长制”、水系治理体系、铁腕治霾、封山禁牧、补植补造、垃圾分类、水土流失等工作,守好一方“净土”。
聚焦百姓需求 建设幸福子长
“在距离市中心坐车不到十分钟的距离能有套房子,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实现了。”由偏远的高台便民服务中心搬到瓦窑堡街道办芽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高峰一家正围在客厅看电视,暖阳撒在玻璃上,照亮了卧室也温暖了他的心。白净的墙面,干净的地板砖,整体装修简单明亮,一提到新房,高峰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原来住在农村,孩子上学实在不方便,我外出打工,也顾不了家,心里总是愧疚,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人住在了城里的新房,既能照顾娃娃,方便她上学,又能打工挣钱。”小小的移民搬迁房,改变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方向。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子长市将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和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把防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五个不减”和“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精准落实“八个一批”措施,重点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基础设施管护、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位于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赵角村的子长市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将前一天下单的小米打包装箱,等待快递公司上门取货。2017年高台便民服务中心引进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大力发展以小杂粮种植、仁用杏和生态养殖等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并结合赵角村的实际情况与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保证销路畅通,促进贫困户增收。“过去打下粮食带到集市上,卖了的话还可以,卖不了的话,辛苦就打了水漂,现在只管种,家门口就可以卖米。”赵角村村民高俊国说。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将自己的生产车间修到了赵角村,既节约了成本,也方便了周围的农户。“每年春季,我们公司都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免费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秋后,再以高于市场价格收回农民的小米,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生产中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炬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经理白延生说。
赵角村共有14个自然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挥原有产业基础和地域优势,发展养驴、牛等养殖产业和山地苹果、仁用杏等种植产业,形成了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我们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思路模式,5个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户56户,2个公司帮扶农户49户,把产业脱贫真正落到实处。”高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冯建平说。
2020年,子长市将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用“市”的理念、“市”的标准,确立新坐标,描绘新蓝图,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子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