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涛 党静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初夏来临,黄陵县桥山街道办刘家川沮河干流段的大片芦苇郁郁葱葱,迎风摇曳,将沮河沿岸装点得“野趣”十足。成片的芦苇不但是清新亮丽的河道景观,更是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
几个月前,这里的河道还是一大片裸露的黄泥滩。黄陵县桥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军介绍,今年以来,桥山街道办在沮河、北洛河种植芦苇130余亩,从目前的长势来看,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通过种植芦苇,使沮河、北洛河两岸的裸露山体得到充分的保护,两条河的河水水质改变能力得到提升,河道两岸成为绿色长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下一步,他们将在沮河、北洛河建造300余亩的湿地,全面提升沮河水质,提高自我净化的能力。
据了解,黄陵县针对北洛河段主要实施了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在日处理污水50立方米的秦家川污水处理站周围种植了百余亩芦苇,将污水处理站处理出来的中水放入芦苇荡,实现生态降解,然后排放河道,生态治污与科学治污相结合,加快了洛河裸露河道的生态修复速度。
近两年,黄陵县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综合施策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河长制及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助力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考三类标准以上。
在北洛河旁的阿党镇咀头村,村党支部书记严杨锁每天都要查看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情况,村子里的生活污水通过完备的管网系统最终流到处理站下埋的罐体内,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地表水标准才可以直排,每天可处理污水30立方米,实现了整村污水零排放。
“以前没有这个污水处理站的时候,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门前乱倒,环境卫生差,影响了村容村貌。自从有了污水处理站以后,村容也整治好了,环境卫生也好了。”严杨锁说。
为减少河流沿线村组群众生活污水排放对河水的污染,黄陵县陆续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13个,不但实现了辐射区域污水零排放,也大大改善了当地卫生环境。
省级重点镇店头镇地处沮河中上游,是黄陵县的工业重镇,一直以来,工业治污都是沮河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在河长制的推动下,店头镇创新工作思路,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大力推行“沟长制”,将污染杜绝在沟峁山岔;河道中安装的11个升降拦污栅,分段拦截漂浮垃圾,降低了巡河员的工作强度,既保护了河道环境,也确保了行洪安全;辖区大小工矿企业内部污水处理系统全部建成,全面实现了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不出厂,不上路;持续开展的“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让沮河中上游水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店头镇店头街社区服务中心书记刘峰介绍说,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不断地探索,积极加强与驻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分段包干划定区域,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实现了驻地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全镇共划分河道责任区18段,落实了驻地企业责任,对环境的保护、河道的清理都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确保了河流环境持续保持清洁干净。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他们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施治”,根据村庄的规模大小采取了修建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输送管道、临时收集拉运等综合措施,确保污水零排放,持续保持河流的环境。
推行河长制以来,黄陵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县域水环境整治工作,加上铁腕治污、强力治乱、高压治违等手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今年,黄陵县围绕水环境治理及水污染防治工作集中开展精准整治,将治理重点由河流干流向支流,由干渠向支渠,由大沟向小沟延伸,累计治理河道支流69条,治理沟道、沟渠37条,全面落实污水收集处理,杜绝直排设施,加强各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实现达标排放,实施水体净化水草种植项目210亩,实现了河道水质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