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卓 通讯员 郭玉侠 吴舒捷
在洛川县,有许多贫困户,凭借投资小、周期短、收入稳定的短平快小产业脱了贫、致了富。永乡镇东安宫村的脱贫户刘杰就依靠种蘑菇走上了致富道路。近日,记者来到东安宫村见到刘杰时,他和家里人正在忙着采摘新鲜蘑菇,准备送往镇上的饭店。
今年37岁的刘杰,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80多岁的父母,他选择回到家乡。但他家的果园已经残败,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也需要照顾,一年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回来后,我就在街上打工,贩卖西瓜和蔬菜,这些只能维持生活。”刘杰说,有一次在菜店碰见一个老板送蘑菇,他就跟着对方去蘑菇生产企业参观。看到壮观的蘑菇生产场景,刘杰认为,想要完全脱贫,自己必须要掌握一门技术,于是在了解了食用菌是一种绿色、健康、无污染的环保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后,他就萌发了种植蘑菇的想法。
想种蘑菇先得学习种植技术。刘杰就留在该企业打工,这一待就是四年多,为了学好蘑菇种植技术,每遇到一个问题他就反复研究,晚上回来把一天做的过程再回忆一遍,心里有了把握才敢自己种。
“回来后我就在自家的窑洞里慢慢尝试种植,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心里特别高兴,一窑种了2000多棒,然后慢慢发展到三窑、四窑、五窑……”刘杰说。
种植蘑菇不仅是技术活,也是勤快活。刘杰几乎每天都待在菌棚里,光是给菌袋浇水加湿、生火控制温度这些工作就要从早忙到晚,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来,把蘑菇采摘下来整理好、装好,打扮得漂漂亮亮。”刘杰笑着说,货卖一张皮,到了市场也好卖,货发得也快。赶其他种植户来之前他的蘑菇已经发完了。
辛苦的付出让他有了回报,现在刘杰家的蘑菇一茬接着一茬,供不应求。旺季一天能产100多斤,按批发价一斤5元算,除去各种费用,每年纯利润4万多元。
看到生活有了起色,这更坚定了刘杰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信心,他又开始打理残败的果园,今年也有望挂果增加收入。
如今,刘杰一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搬进了镇上移民搬迁新房,一家人的生活繁忙而充实。对于今后的生活,刘杰早就做出了规划。他告诉记者,今年又在村上租赁了3孔窑洞,继续扩大蘑菇的种植规模,发展温室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