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啦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格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6月8日,宝塔区冯庄镇李庄村李有明的大棚里,传出粗犷奔放、荡气回肠的信天游。
“听村上卖菜的人回来说,一斤香菜卖了六块五,天黑前把咱家棚外的香菜浇一下水,明天好拔,趁价钱好,赶快卖了。”歌声刚落,李有明蹲在大棚边上瞅着一行行嫩绿的菜苗,拿起了喷水壶。
李庄村是一个以规模化发展生菜、油麦菜、小白菜、香菜等大棚蔬菜的专业村,俗称“叶叶菜”专业村。从2002年发展至今,全村温室大棚64座、拱棚198座,是宝塔区有名的“叶叶菜”专业村,每天为延安城区三分之一的火锅店提供新鲜叶菜。2019年,全村“叶叶菜”的经济收入达4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余元。
今年72岁的李有明就是见证李庄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的亲历者。
李有明回忆,为了增加农民收入,2002年,当时的冯庄乡政府筹资修建了温室大棚免费给村民种蔬菜,挨家挨户做动员,但这对于习惯了传统农业的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没人敢种。当时的乡党委书记杨树栋想了个办法,让村干部带头种,这才打开了局面。
那一年,在儿子和老婆的极力反对下,李有明坚持种了2个棚,收入确实比种玉米高了不少,但是后来因为做了三次手术,欠下一屁股债,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李有明在原有2个温室大棚的基础上,又建了2个拱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顺利地摘掉了“贫困帽”。
李有明尝到甜头,更有了奔头。在每茬菜成熟上市时间,为了能卖上好价钱,他骑上三轮车几乎每天要去城里的批发市场跑一趟,回来还要在大棚里忙活。
“我和老伴现在没什么大毛病,再干上几年,攒点养老钱,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李有明靠种大棚菜摆脱了贫穷,还有了存款。
李有明喜欢秦腔、陕北民歌,每天去大棚干活都带着他的迷你小音箱,一边干活,一边听着音乐哼着歌。
“以前,唱信天游唱的是受苦人的苦;今天唱信天游,唱的是我们生活的甜。”李有明高兴地说。
“只要李有明的大棚内有音乐声响,就知道他在棚内干活。”村委会会计冯继章说,老李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是李庄村最潇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