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星棋
6月10日,在全市农产品网络宣传营销座谈会上,来自我市各县市区、乡镇的企业、合作社及电商专家、网络主播代表等电商先行者齐聚一堂,共同“把脉”延安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方向,出谋划策,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事”。
手机成为“新农具”
“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企业3612户,各类网店、微店超过4.15万户,前5月全市网络交易额31.94亿元,累计开展网络直播活动103场,销售农特产品6000余万元……”座谈会开场,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晓霞用一组组数据,让大家看到了网络营销的巨大潜力。
“我现在每天到地里去看苹果时,必须要带的三件东西就是手机、支架、充电宝。”洛川“苹果大叔”张永亮告诉记者,如今,手机已经成了他的“新农具”。他通过手机发布果农从果树修剪、施肥、除草到采摘储存等详细生产过程,收获了数万名粉丝,苹果销量和价格也随之攀升。
流量变成“新农资”
“传统模式卖苹果,果商说了算。而互联网上错峰销售,一斤苹果就能卖到将近10块钱呢。”在网络销售的过程中,如何把流量变成“农资”,宝塔区柳林镇果农石海军颇有心得。他说,电商不能做“砸牌子”的事,只要用户反映有一颗苹果有磕碰,他就会无条件赔偿一箱,这也是他线上订单翻倍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石海军,延安玖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尝到了线上销售的甜头。2019年,该公司通过网络销售延安农产品总价值达到10亿元。另外,通过直播带货,“最美苹果局长”宜川县招商局副局长崔丹妮累计零售延安苹果95万公斤、大批采购160多万公斤,并接到上百家外地客商、企业的合作意向……
看到各位网络销售“大咖”的销售能力,志丹县土老冒绿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农冯华坐不住了。“我们合作社种植400多亩南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吃起来口感特别好。预计到9月,能产出90多万斤南瓜,欢迎大家先品尝、再购买……”在会场,他热情地向大家展示了种植的南瓜。冯华表示,希望通过网络销售,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土老冒”有机南瓜。如今,合作社也打算建立网络销售渠道,给社员带来更多实惠。
直播成为“新农事”
“广大果农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苹果卖出去,还能卖出好价钱?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两条腿’走路——建设小冷库和电商销售。”宝塔区政府二级调研员王文忠说,通过小冷库贮藏苹果,开展错峰销售,鼓励各级党员干部、第一书记、返乡大学生开设微店、网店的同时,再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短视频平台宣传延安苹果,让直播成为“新农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实践操作,宝塔区培育了柳林镇刘云、石海军,临镇镇李延军、张世福,河庄坪镇张碧珍等一批电商销售典型,让苹果卖出了好价钱。
“其实电子商务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只是大家没有搞清楚流量从何而来。”听完与会者的分享,商务部特聘电商专家林天寿坦言道,“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四个阶段,延安的很多企业在这条路上奋起直追,如今跑到了‘看不懂’的阶段。”
林天寿表示,延安电子商务发展只要解决“供应链、物流链和人才链”三个“卡脖子”的问题,未来必然成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