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让延安大地水更绿山更青空气更清新
——延安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孙文珍 郑鹏 通讯员 贾云卿
  盛夏时节,酷热难当,但你若行旅到革命圣地延安,葱茏茂盛的绿色波涛立即会向你张开怀抱。抬头仰望,是“蓝格盈盈的天”,低头俯视,是“绿格滢滢的水”,闭目呼吸,是“凉格爽爽的空气”,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历史上那个打着黄土、窑洞、白羊肚子手巾、老羊皮袄印记的陕北延安,已经成为一座青山绿水环抱的秀美、宜居、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3天,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省考两项指标优良天数和PM2.5分别位居全省第三和第一,“圣地蓝”成为延安空气质量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市主要河流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宝塔山下再现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曾经因红色享誉世界的延安,如今又因为绿色生态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打造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延安这一目标,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并重,持续加大投入,干部群众尽优出战,打出了一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
  综合施策,打造圣地天空一片蓝
  站在延安城区凤凰山的制高点文昌阁上,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悠悠飘,层叠的山峦堆锦叠绣,万顷碧涛簇拥着星罗棋布的白色建筑群,三山二水环抱的延安城尽收眼底。经常在凤凰山晨练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延安冬不冷夏不热,清新的空气、碧水蓝天让他外地的不少亲友都羡慕不已,并且在盛夏时节携亲带友来避暑纳凉。“生活在延安这样的城市里,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李先生说。
  曾经,以油煤工业为主的延安,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近年来,随着持续不断地治理,空气质量逐年向好。2019年,在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引进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科研团队,对发现的200余处大气污染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和管控建议,用科学手段助力全市打好“蓝天保卫战”。
  按照追根溯源、抑尘净气、分类施治、跟踪督查的治理思路,在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方面集中发力。市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大气污染治理“环保+检察”联动的执法新路径,市检察院全程参与全市大气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
  生态环境部门对延安城区2000多家餐饮单位进行台账式管理,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并依法取缔了部分严重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夜市。按照烧烤进院、炉子进店、油烟进管的“三进”原则,实现了城区油烟直排污染的有效管控。
  市上重新划定城市限煤区、禁煤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引导市民选用优质煤,清理非指定煤、杂物4497吨。大唐热电厂和南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建成投用,使市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30万平方米,年减少燃煤12万吨;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和拆迁工地全面实行了周边围挡、湿法作业,市区公共服务用车使用清洁燃料、纯电动、气电混合车辆比例逐年提高。
  多策并举,使延安的空气优良天数2019年达到323天,创历史新高。
   标本兼治,治出圣地河流一片清
  初夏时节,顺着河堤的台阶步级而下,记者来到了延河河道公园。身边,绿草小径,鲜花盛开,流淌的河水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抬头仰望,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彩虹桥和远处的宝塔山组合出美丽的图景。
  眼前的美景,是延安市两年来向污水宣战、治出圣地河流一片清的成果之一。
  2018年第一季度,延安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水环境质量达标滞后最突出的地级城市之一,位列全国倒数第二,6个国考断面中就有5个为劣Ⅴ类水质。
  一记响锤,重重地擂在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心坎上,也擂响了延安市委、市政府向水环境治理宣战、保护母亲河的战鼓。
  从2018年春开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先全面治污后系统治河、先建设地下管涵后建设护坡搞绿化、先整治主河道后整治支流、先建好主管网后延伸支线管网、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边区域的“五先五后”治水措施。
  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积极落实“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市上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举全市之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列支1亿元用于激励县区推进水污染防治。
  6月的一天,延长县郑庄镇沙滩坪村河长呼怀军带着几位巡查员,沿着延河河道仔细地巡查着。呼怀军说,巡查河流是个细心活,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给上级报告,小问题小解决,大问题要层层上报,使问题得到尽快处理。
  像呼怀军这样的河长,延安市有许多,乡镇长是河长,县长是河长,市长也是河长。2018年,延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管护体系,干部层层包抓河流污染治理成为常态工作。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河道“清四乱”“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黄河采砂等6个专项行动,共排查整治河道“四乱”问题801处。
  在宝塔区210国道阳柳桥段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段,记者看到,经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尾水,一部分直接流入延河河道,另一部分则通过旁边的人工湿地自然净化后再流入河道,延河水质在这种双管齐下的净化模式下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目前,延安共建成日处理能力2000方及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其中市级2座,县级13座,乡镇级3座,处理能力达20.9万方,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底的80%提高到现在的94%。
  2019年,经严格检测,延安的6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今年第一季度,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位居全国第16位,3月份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退出全国后30位,主要污染因子个数和浓度“双下降”,水质明显变好。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曹秀娟告诉记者,目前,延安将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全面提升环境执法和监测现代化水平,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再次感受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净土青山,建设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一抔土,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然而,土壤污染不像雾霾、污水那样显而易见,如何确保不漏一处地织密织牢生态环境保护网?从2018年开始,延安启动净土保卫战,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
  通过开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油气开采加工行业及非特定行业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管理”及“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专项行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42起;对秸秆、地膜、反光膜、包装袋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回收综合利用,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同时,市上以文明井场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延安市油气开发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延安市煤炭开采清洁文明矿井建设标准》,开展了以清洁井场、清洁矿井建设为重点的油煤气开发生态环境综合大整治。累计建成清洁井场30695个、清洁矿井37个,油煤气生态环境大整治成效大大凸显。
  在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打好“青山保卫战”中,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全市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524.2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3.02%。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深入推进“陕北高原大绿化”,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1000万亩长青生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持续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累计完成营造林2278.5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07%,植被覆盖度达到81.3%。
  延安的生态环境有多好?数据“说话”之外,更令人兴奋的是,继2018年在延安子午岭林区拍摄到华北豹后,今年6月份,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拍摄到野生华北豹母豹与幼崽的视频影像,许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又在延安的绿海林涛里找到了踪迹。
  走进黄龙县白马滩镇尧头村,一眼望去,青葱的山林,涟漪的河面,干净整齐的村民院落,一幅美丽乡村的图画展现在游客眼前。村民王凤叶告诉记者,去年,村上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理,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鲜花绿草环绕,闲暇的时候村民们可以在广场上跳跳舞、唱唱歌,生活过得非常惬意。
  记者了解到,2019年4月,尧头村按照“美丽田园”的定位,充分遵循村民意愿,在保留乡村原貌的基础上,新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硬化了村里巷道1500米,村民各家外墙院落形成统一风格,全力打造出田园景区式的“文明家园”。
  在延安市,像尧头村这样的美丽田园不胜枚举。
  近年来,延安市按照“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要求,以四级城镇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拉大框架、完善设施、布局产业、聚集人口”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推进重点镇建设步伐,培育了工矿商贸型、现代农业型、文化旅游型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小城镇,共建成全国重点镇17个,省级重点镇示范镇5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5个,市级重点镇15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5个,城镇在山水中、家园在图画中的美丽画卷在黄土高原上次第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奋力谱写延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新起点上,延安230万干部群众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发扬延安精神,奋力作为,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让延安大地水更绿、山更青、空气更清新,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