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用“辛苦指数”换来“幸福指数”
——记宝塔区蟠龙镇老庄村第一书记潘浩
  记者 刘卓 通讯员 刘俊艳
  “文东叔,今年棚里瓜卖的咋样?”
  “前天已经把两棚都卖完了,这两天正忙着采摘蔬菜呢。”
  6月28日,记者在老庄村见到了潘浩,他刚从大棚里出来,正和村民边文东聊着今年大棚果蔬的收成。
  沿着宝塔区蟠龙街道朝西北方向行走,越过一座小桥就到了老庄村。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140座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大拱棚。
  “这些都要归功于我们村90后驻村第一书记潘浩。”老庄村委会副主任刘兴平颇为自豪地说。
  2018年4月,潘浩从蟠龙镇政府下派到老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始终坚持“两脚沾泥,一心干事”的原则,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老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37人,产业薄弱,村民的收入微薄,加入村“两委”班子对于村上产业发展的意见不合,导致矛盾众多。面对这些问题,潘浩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他要把村子帮扶起来的信心。
  要想增强村里人干事创业的动力,必须通过抓党建来凝聚人心。
  潘浩找准工作的突破口,白天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下田帮村民劳动,晚上走访农户,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想法和建议。一个月下来,潘浩掌握了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和村上情况。“虽然意见有分歧,但大家希望让村子尽快发展起来的目标是一致的。”潘浩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潘浩进一步明确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职责,建立完善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村务监督、财务公开等制度,建立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规章,推动支部运转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让班子强起来,让民心聚起来,有效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经潘书记这么一整顿,村里的党员干部有了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力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村党支部书记艾先红感慨地说。
  为给村子谋划长期支柱产业,潘浩经过考察,决定在村子里建大棚,这一想法起初让很多村民打了退堂鼓。
  “有些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去尝试,我们村干部就轮番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潘浩终于说服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顺利将老庄村380亩耕地新推整合,2018年底建成标准大拱棚140座,在村居住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大拱棚,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产业定下来,技术也要跟得上,潘浩多次邀请区蔬菜局技术员来村上给村民现场指导培训,从栽苗、覆膜,到打药、放水,几乎每次培训潘浩都跟着村民一起学习,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现在,他每天都要去村民的大棚里转悠,看看蔬菜瓜果的长势情况。
  “刚开始因为土地土质不好,技术也跟不上,产量不太好,不想种了。潘书记就一直鼓励我,还帮助我解决各种难题,今年大棚开始见效益了,我的积极性更高了。”村民刘文亮高兴地说。
  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高了,潘浩心里就更有劲了。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驻村以来,他帮助贫困群众申请贫困户小额贷款25万元,还帮扶贫困群众扩大了种植养殖规模。村民边文成从10来头的小规模养猪如今发展到100多头的规模养殖。
  村民刘海明的儿子刘滕患有精神疾病,为给儿子治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得知消息后,潘浩及时为刘滕办理了低保,并通过产业帮扶帮助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
  每次走访,潘浩都会把群众的家庭状况、所忧所思所盼,一笔一画地记在小本子上,记在自己心里。看到村上水塔水管老化存在隐患,潘浩积极向镇政府上报反映,申请项目新建维修,在多方努力下,新建了30立方米水塔一座,并更换了老化管道,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水问题。
  日子过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潘浩积极与帮扶单位区体育局协调项目,为老庄村申请了10余套健身器材,正在为村民建设运动休闲场所。
  “实现帮扶就要围绕乡村振兴全面入手,群众不仅口袋要富,精神也要富。”潘浩表示,下一步计划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入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群众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