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王婕妤 本报记者 思博海
延安革命纪念馆有这样一幅照片:延安时期,在破旧的土窑洞前,摆放着一张榆木桌,一名女卫生员正为排队的群众做检查。这幅照片给参加“重走红色新闻路”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的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圣地延安,这些来自中央的医疗机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们用实际行动让人民信赖、让人民满意。
刘彩刚是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和延安市人民医院签订第二批托管协议后,他有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医科大学延安医院副院长。1500多公里的路程,刘彩刚每周都要走一个来回。近10年来,中国医科大学先后有160多名医生“回”到延安,为226万老区群众带来先进的医疗资源。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近年来,延安积极对接先进的医疗资源,引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在合作办医、分级诊疗、信息化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为城乡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卫生红利。
合作办医 让诊疗更优质
6月12日下午,刘彩刚通过网络给沈阳市和延安市的乳腺科医生刚讲完课。
“平时除了做手术,还要讲课,带他们搞科研,虽累但很有成就感。”刘彩刚微笑着说,“从我去年过来至今,已经为延安市医院建立了独立的乳腺专科,争取到了一个省级项目、两个市级项目。我希望能为老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刘院长教导我们,不仅要把患者的病治好,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让患者以最低的手术费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刚刚听完课的延安市人民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生李鹏飞说,“经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手术操作效率提高了,以前做乳腺微创手术需要2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能完成。”
与刘彩刚同一批来的15名中国医科大学医生,分布在8个专业科室。躺在住院楼外科病床上的患者吕国强,已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我老伴患膀胱肿瘤等疾病,以前都去西安看。这 次发病在凌晨,直接送过来了。多亏中国医科大学李晓霞大夫和市医院医生的及时抢救。”吕国强的爱人张彩彩激动地说,“李大夫治得好,还认真负责。以后住院不用往西安跑了,在自家门口多方便啊。”
中国医科大学的托管,开启了延安校地合作办医的模式,为延安公立医院改革开辟了新道路。除了延安市人民医院外,2018年10月,延安市中医医院也交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全面托管。20余名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常驻延安,支持老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如今,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名医坐诊的优质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 让群众更放心
B超室、胸片室、中医馆……经过县域医共体改革的洛川县槐柏中心卫生院,在硬件和软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曾经“不受待见”的乡镇卫生院也变成了“香饽饽”。“两年前,我们生病都往县医院跑。现在,同样的病在镇医院就能看好,回家方便,花费也少。”6月12日,正在洛川县槐柏镇卫生院打吊针的雷正拴说。
2018年4月,延安在洛川县试点打造县域医共体改革。由洛川县医院托管,把槐柏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卫生室的人财物全部划转,通过下派院长、业务帮带等形式,实施县医院对槐柏中心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
两年多来,洛川县医院先后派出300人次到槐柏分院进行全方位管理。2017年到2019年,槐北镇卫生院门诊人数由1760人增长到4323人,住院人员由16人增长到306人。
洛川县卫健局局长屈明军说,下一步,洛川将把医共体模式覆盖全县,逐级下派学科带头人,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智慧医院 让诊疗更便捷
2019年10月16日,在延安市中医医院远程会诊室内,北医三院驻延安分院的专家与本部专家等10多人,正利用医院最新的集团化协同平台远程中心会诊系统展开讨论,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并确定了治疗方案。
一直以来,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却寻医无果的疑难病症患者刘万福,在北医三院专家的帮助下得到治疗。延安市中医医院还打通了两地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刘万福很快踏上了赴北京接受国家级医疗服务的行程。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我们医院旨在通过信息化,有效破解老百姓看病面临的问题。”延安市中医医院工会主席汤振东表示,下一步,医院还将继续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建设成模式先进、流程优化、管理配套、支撑有力、运作高效,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数字化、智慧化医院。
此外,网上预约挂号、诊间结算、扫码支付、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打印……目前,延安市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在延安不少医院,正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改造和升级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让群众看病不再累。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看病不再累,这将是未来延安医疗的格局。”延安市卫健委主任郝建东说,“目前,延安正在逐步完善、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将形成三所综合医院鼎力发展,专科医院补充协调,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城市公立医院,实现全市县乡级医疗机构与市级中心互连,逐级辐射,打通城乡医疗互通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让老百姓看病更便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