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向着幸福一起出发
●千亩山地苹果园
    ●刘磊(左)了解村民吃水情况
    ●刘磊(右)查看大棚辣椒长势
    ●果园基地负责人(左一)为工人讲解苹果修剪技术
    ●白东明(右)了解门面房商户经营状况
  “你准备好了吗?把你的手儿伸过来和我一起出发,艰难无所惧,风雨咱不怕,相信幸福的地方一定能到达。”像歌里唱的,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党员干部冲在最前线,干在最前列,和广大群众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攻坚队。他们齐心协力抓产业、斗志昂扬谋发展,与广大群众一起走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
  扶贫路上的“暖心人”
  ——记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党支部书记 刘磊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我以为这辈子就只能靠种地填饱肚子,没想到在磊磊的带动和指点下,去年光大拱棚的收入就达4000多元。”6月25日,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村民田志珍激动地说。
  自2018年刘磊担任龙咀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不辞劳苦,早出晚归,带领村“两委”学政策、跑项目,帮助村民办实事,短短两年的时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40元,较2017年提高了2000余元。1989年出生的刘磊是土生土长的龙咀沟村人,高中没毕业就出去学车打工,2013年选择回到村里发展,由于会开车,他经常帮助村民送小孩上学、拉着老人看病,两年后村民将其选举为小队长。“看着老乡们这么信任我,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刘磊说。于是他积极递交入党申请,2017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党员。在村里他思想活跃、敢想敢做,很快就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于2018年4月份当选为龙咀沟村党支部书记。
  龙咀沟村有3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218户7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94人。
  “现在刘书记每月定期给我们召开党员大会,不仅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也让我们村干部的干劲更足了。”龙咀沟村委会委员宋文忠说。一个地方党建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是关键,刘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时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衡量基层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自刘磊在村任职以来,龙咀沟村每家每户都多了位“亲人”。
  2018年7月的傍晚,一阵阵孩子的哭声打破了龙咀沟村的宁静。因晚上光线较差,8岁的刘童在路边玩耍时,不小心摔伤了,这让刘磊急在了心里。他通过村里“一事一议”项目,积极向上申请,为村里道路两旁安装了38盏路灯。同年8月,由于大雨的冲刷和建房的影响,龙咀沟村的通村通组道路受损严重,交通陷入瘫痪。刘磊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冒雨对塌方路段设置警戒标识,并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手拿铁锹等工具进行抢修,为村民打通交通要道。事后他积极与扶贫局协调,帮助村里硬化了3.8公里的巷道。
  为了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刘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致富门路。2018年月,他紧抓扶贫产业政策,动员村民发展大拱棚。“当时修建一座大拱棚需要1万元,政府补助8000元,我们村抓住了这次机遇,共建成大拱棚52座。”刘磊说。去年,66岁的田志珍家里虽然建起了大拱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刘磊知道情况后,便邀请县、乡蔬菜技术员走进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讲解相关种植技术。“去年光种西瓜和小瓜,纯收入就有4000多元。”田志珍说。刘磊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付永宏先前有过养羊经验,就积极动员他发展奶山羊产业。“政府当时给每只奶山羊补助2000元,我就试着买了20只,当年就见了效益。”付永宏高兴地说。看着他家的奶山羊产业一天比一天好,一下子带动了刘生华等10户贫困户各买了20只奶山羊,以每年分红2000元的形式托给付永宏代管,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谈及以后,刘磊说:“以后的路还很长,我要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
  千亩果园富乡亲
  ——甘泉县桥镇乡府君店村山地苹果发展小记

  记者 南卫东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仲夏的府君店,生机盎然。在千亩山地苹果园中,农户们正忙着给果树浇水。早晨6点,家住甘泉县桥镇乡府君店村的刘莲梅吃过早饭,戴好防晒帽和手套,朝村口的果园基地走去,想趁着天气不热能多浇一些。“只要人勤快,一天赚100多块钱不成问题。”刘莲梅说。
  府君店村位于甘泉县桥镇乡,是典型的拐沟村,农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生,生活一度陷入贫困之中。作为山地苹果主产区,府君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将苹果作为重要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运作,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我们在府君店村共建成山地苹果1500余亩,涵盖了安坪、葡萄沟、府君店等5个村民小组。其中,安坪村民小组的果树成活率达90%以上,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好山地苹果产业。”陕果集团府君店村的负责人张生军说。
  2017年秋季,为了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府君店村的经济发展,府君店村在县委、县政府及乡政府和包村单位的帮助下,成功引进陕果集团,并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果”的发展思路,在全村推广苹果树种植。
  2018年3月,该公司在安坪村民小组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以每年每亩16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510亩,经过平地、施肥等,在秋季栽植了响富、维纳斯黄金、烟富6号、烟富10号、玉华早富等苹果品种。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山地苹果品种,陕果集团又在葡萄沟村民小组和府君店村民小组共流转山地900多亩,发展优质苹果苗木种植。“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们有了双份收入,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府君店村村民李上明笑逐颜开地说。自今年3月以来,李上明通过在苹果基地平地、锄草、打零工,每天收入150元,妻子给基地工人做饭,每天收入120元,夫妻二人在4个月时间里挣了3万多元。“过去我们靠种玉米、红薯,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才能赚1万元,像现在这么好的收入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李上明说。
  陕果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按照“促进果业发展,带动果农致富”的原则,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充分让利于民,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土地租赁、劳动雇佣、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了周边村落400余户1000余人,安排劳动就业人数100余人,户均月增收2000元,其中带动贫困户80户100人,真正起到了产业扶贫示范引领和产业带动效应的作用,建立了长效产业扶贫机制。“在果园里打工,不仅一年收入2万多元,还能学习苹果栽培技术,下班后又能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葡萄沟村民小组村民高福明笑着说。
  陕果集团府君店村的负责人张生军介绍说:“我们秉承‘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基地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土地和村民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托管经营’‘承贷分红’‘科技服务’等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创造土地收益、果园收益、分红收益、务工收益等增收平台。”当地群众通过到基地务工,不仅获得了劳务报酬,而且学到了先进的苹果管理技术,由农民逐步转变为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府君店村外出打工的人和往年相比依然呈下降的趋势,苹果基地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也有利于治安稳定。”桥镇乡副书记高明军说。4月初,甘泉县扶贫局为府君店村提供300万元资金,经村委会及驻村干部、片长开会研究决定,将其投入陕果集团,让村里53户贫困户及周边村子的贫困户共80户参与分红。县果业局的张勤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陕果集团1500亩示范基地,每年要雇用农民500余人次,5年就是2500余人次,每年不仅为贫困户提供至少200个务工日,还可以让他们的年收入增加1.5万余元左右。“我流转出了14亩山地,公司一次性就给我付了3年的钱,而且去年我用三轮车给树苗浇水赚了3000多元,今年,我又给树苗拉羊粪赚了1万多元,比我去外边打工强多了。”安坪村民小组的村民张新平高兴地说。
  经了解,果树将在3年后挂果,陕果集团将为村民交回400亩果园,如果村民担心技术不行不愿意托管,陕果集团又以每年每亩500元的费用承包,让农民真正成为千亩苹果园的“受益人”。
  如今站在府君店村放眼望去,一道道宽幅梯田像一层层涟漪在山头展开,一棵棵苹果树苗在农民的栽培下茁壮成长,千亩苹果园为老百姓铺就了致富路。
  为民办实事的“赤脚书记”
  ——记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党支部书记 白东明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范筱霞
  6月20日下午,记者见到白东明时,他赤脚穿着一双凉鞋,裤腿卷得老高,裸露的腿上满是泥巴。
  “这几天下大雨,我到村里转转,看看贫困户有没有受影响,看有啥需要帮助的。”白东明说。
  今年58岁的白东明是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平时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和群众打成一片。天气炎热时,他无论进组入户访贫问苦,还是在田间地头服务群众,都喜欢打赤脚,所以大伙都亲切地称他为“赤脚书记”。“做好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深入群众,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白东明说。
  过去,下寺湾村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为此,白东明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动群众筹工筹劳,硬化了全村2条6.5公里乡村主干道,实现了户户通砖路。
  路修好了,白东明便开始琢磨发展村集体经济。考虑到村上有基地却没钱的情况,他和村民商议后决定流转基地。本地村民修一间房子向村上交2000元,外地人修一间房子向村上交3000元。就这样,从1997年至2013年,靠流转基地,村上修了128间门面房,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近年来,随着甘泉大峡谷的旅游开发,门面房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同时,他还于2013年争取到省级示范园项目,建成了68座大棚,其中对外承包了48座,本村人种植20座,并请来蔬菜技术员进棚指导,使村民的棚均收入达3万余元。有了钱,就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如今,下寺湾村130户470人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由村集体上交。
  2016年,下寺湾、井家茆、营盘山3个自然村合并。白东明知道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便经常到井家茆、营盘山走访,闲不住、乐意为百姓办实事的他,常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营盘山村村民汪世民夫妻二人今年已经70多岁,40多岁的儿子因病长期卧病在床,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白东明及时将他家3人纳入低保,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助。看到汪世民身体还硬朗,又将他介绍在家门口打零工,这样既能照顾家庭,每年还有1.5万元收入。贫困户王中强家里四口人,大女儿长期生病,小女儿考取了大学。由于女儿一个生病,一个念书,夫妻俩只能在家照顾,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白东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联系,为王中强的小女儿争取到1.1万元的教育扶贫资金。同时,白东明又将王中强介绍到公益性岗位上班,工作之余,王中强还能捡废品,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
  在白东明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这些年里,没人知道他打着赤脚走了多少路,但大伙可以从他为村里的各项工作和大小事务记下的密密麻麻的几十本厚笔记,看出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靠着苦干实干,近年来,白东明先后获得甘泉县优秀共产党员、下寺湾镇优秀村干等荣誉,并当选为甘泉县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