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点滴小事彰显扶贫大志
——记志丹县金丁镇刘砭村第一书记王海生
王海生(右二)和村民们一起抬农用机具
  通讯员 刘志勋 记者 王锋
  扶贫这条路并不好走,崎岖不平,满眼泥泞。但在这条路上,志丹县水利工作队派驻金丁镇刘砭村的第一书记王海生,却用自己的热情与执着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扶贫故事。正因为他的执着,当地的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犟板筋”书记。
  顺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正在皮卡车上和村民一起抬农用机具的王海生,穿着朴素,皮肤黝黑,俨然一个农村小伙子。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王海生沉下心,扑下身子,日夜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呢?通过和他的短暂交谈,记者很快得到了答案。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他的初心,也时刻鞭策着他倾尽全力帮助刘砭村村民脱贫摘帽。
  1 村级班子建设的“用心人”
  2017年3月入村后,让王海生印象深刻的是村部的8间平板房里只放着两张办公桌,桌腿还用砖块支着。两层旧教学楼共12间房,楼顶漏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导致村干部只能“流动办公”。
  建强基层组织,要从阵地建设入手,王海生暗下决心,自己要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强化阵地建设,改善办公环境。暗下决心后,王海生积极协调争取,先后投入资金18万元对村部进行整修,并建成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治专室等,安装了健身器材,使村部不仅成为村“两委”办公议事中心,也成为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文化娱乐的中心。两年来,村部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办公设施得到更换,村部面貌焕然一新。
  阵地建成后,他将工作重点转向与建设档立卡户的沟通交流上,挨家挨户、三番五次遍访建档立卡户已经成为王海生工作的常态,问问长问问短,长期产业苹果园打算怎么管,中短期养殖猪牛羊想不想养,都缺些啥?缺肥料还是饲料?需要帮扶人或驻村工作队解决些什么困难?针对本户情况应该享受哪些方面的扶贫政策,就这样反反复复地与建档立卡户讨论着,把建档立卡户的想法与驻村联户帮扶领导进行一一沟通,最终制定了切实高效帮扶计划,并承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若遇到任何困难,都会第一时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
   2 苹果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引路人”
  在王海生的引导下,刘砭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2017年通过土地入股流转的25亩苹果园到2018年的118亩苹果园,2019年又协调包扶单位给苹果园周围架设了防护网,为果园今后的林下养殖业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大胆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大户引领带动全村发展苹果产业,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苹果园2600亩,人均2亩果园。全村12户建档立卡户就有四户入股大户家庭农场代管,实现了以点带面精准帮扶。
  在果园管护上,王海生更是一个行家里手。2014年他自建果园50亩,有六年果园管理经验的他在果树管理技术上堪称专家,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兴致勃勃地向果农讲解果园管理技术,什么季节干什么,什么时候该打药了,打什么药他样样精通。村里的果农们经常会时不时地向他问这问那,他都耐心地一一讲解。“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觉得自己这个第一书记没白当。”只要能帮得到村民,心里满是幸福感,王海生说。 
  3 同事们嘴里的“犟板筋” 
  驻村后,王海生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分白昼,不顾休息。工作任务多的时候,不吃饭不休息,像一头老牛一样从始至终,干不完不停歇。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正值苹果树开花时期遇到持续寒流,夜间温度持续走低,每当夜间温度降到零下2度以下,苹果树花就会遭受冻害落花。为了保障苹果产量,王海生白天动员果农筹备好燃料,晚上当温度降至零下时点火放烟保花,王海生担心果花遭受冻害,整夜整夜不睡觉,打着手电筒守在果园里。同事们劝说他去休息,他却说回去睡不着,待在果园里踏实。“犟板筋”书记就是这样得来的。
  在同事眼中的“犟板筋”,反转到了建档立卡户眼中,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扫炕书记”。每当一走进建档立卡户院子,人还未到声音就到,院子今天很干净,值得表扬!希望今后好好保持,继续努力。村民白光鹏乐滋滋地接着说:“一定的、一定的王书记。”紧接着,他又到另外一户刘树支家,进门后,看到室内摆放不整齐,窗台地板有尘土,王海生随口说道刘树支你应该把这里收拾一下,说着就拿起笤帚扫起炕来。看到此情此景,刘树支连忙拉着他的胳膊说:“不敢么王书记,咋能让你打扫卫生呢?我以后保证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就这样,王海生每到一户先看卫生后看产业,先拉家常后讲政策,因户因人宣讲政策,把每一项能够享受的政策都落到实处。就这样,王海生一遍遍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刘砭村的农户小道上,在他的影响下,刘砭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邻里生活更加和谐。 
  4 部门门口的“叫花子” 
  为了给村上争取项目,协调资金,王海生经常徘徊在各部门门口,不是等这个领导就是找那个领导,同事们和一些熟人碰见后开玩笑说:“常见你在这找这个找那个,像个要饭的。”面对这些玩笑,王海生却一笑而过。
  为了改善通往村集体果园的2.5公里砂石路,他死皮赖脸地经常拜访部门领导,决心要把关系到村民切实利益的这件实事办实办好。
  办起事来有信心、有决心,厨房里也是一个好把手。2017年刚刚驻村,村部没有做饭的师傅,同事几个跑了一整天,又累又饿。看到这些,王海生就自己动手尝试着做简单的饭菜,时间长了,饭就做得有模有样而且一日三餐不重样。村民们都知道这位第一书记会做饭,而且还是一把好手。
  脱贫攻坚战即将顺利收官,在这最后的决战决胜阶段,王海生依然夜以继日地为贫困户们“出金点子、找新路子”,帮助全村实现“村脱贫,户摘帽”,带领他们走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