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在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考察重要讲话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记者 刘小艳 谷嫦瑜 乔建虎 李星棋 班姣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延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广泛共鸣。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湛鸿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政治任务,聚焦“3+X”产业攻坚目标,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坚定不移提产能、促融合、增效益,打造以苹果产业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区域特色产业板块推进的产业格局。统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步伐,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以点带面抓好农业农村改革,切实抓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学校等资产盘活利用试点,实现“空壳村”年内全部清零,按照“五个专项行动”要求,构建村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五大振兴”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现代种业发展上下功夫,积极谋划好、建设好我市的现代种业,助力乡村振兴。”
  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鲁强说,今年年初,种子管理站印发了《全市农作物品种主推及搭配意见》,引导农民朋友种植高产优质的粮食新品种,并在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播种期及苗期,开展转基因检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我市良种覆盖率达96%、检测转基因样本2600点次,我市范围内未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作物;引进新品种521个,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田13132.8亩。
  “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村第一书记陈启斌深受鼓舞。他说,今后要扎实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把村上的合作社办得更红火,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市人社局就业处主任李驿锋感触颇深。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继续做好稳就业这篇文章,落实好中省各项政策,助力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支持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各类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下发了《关于下达2020年延安市以工代训和家庭服务业培训任务计划的通知》,细化“以工代训”各项政策,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此项惠企政策快速落实。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情况,我们备受鼓舞。”宝塔区南市街道办市场沟社区书记武小霞表示,作为社区工作者,将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党组织联建融合,努力打造“红色市场沟”党建品牌,建立健全红色物业服务体系,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市委政研室正县级研究员、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党晓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多次提到改革。我们要聚焦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经济体制等重点领域,通过改革来破困局,依靠改革来促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形成真改快改彻底改、实干苦干加油干的改革态势,谋划了10个领域137项改革任务,完成5个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任务;294个高频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级和8个县区设立为民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创新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分别在100个和70个工作日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启动“红色筑梦、创业延安”专场招聘会,共有95家事业单位和152个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3714人。
  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镇长郝贝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在切实抓好5.3万亩苹果提质增效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补齐区域产业短板”的思路,全力推进全镇“十百千”产业增收工程,多举措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村组发展红薯、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集农资生产、苗木培育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园区,结合电商服务平台同步谋划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