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陕西中部、北部与甘肃东部交界地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全国唯一完整保存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成为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岷县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一张报纸上得知陕北保存有相当大的一块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后,决定将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军陕北。恰逢此时,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共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成仿吾回忆当时到达吴起镇的情景时说:“当我们进入吴起镇时,大家真的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高兴。一张张脸上都表现出十分激动的神情,有的人甚至热泪盈眶。当地的乡干部们也非常热情,尽最大努力解决我们的各种需要。”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错误肃反。1935年九十月间,“左”倾教条主义执行者在陕甘苏区实行错误肃反,逮捕了刘志丹等领导干部,滥杀无辜,造成陕甘革命根据地严重危机。毛泽东得知后立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杀人,并组成审查错误肃反的5人党务委员会,迅速查清了事实,制止了错误肃反,使刘志丹等一大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领导人幸免于难,陕甘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
10月21日,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军陕甘支队在吴起镇西山地设伏,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击溃第三十二师和第三十六师两个骑兵团,将尾追的国民党军消灭于根据地之外,这就是著名的切尾巴战斗。29日,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发布《给陕北工农劳苦群众书》,号召苏区、游击区和白区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动员起来,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斗争,保卫和发展陕甘革命根据地。
11月20日至24日,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配合,在直罗镇取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指出“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2月至7月,中央红军先后进行东征和西征,在“扩红”运动中,陕甘革命根据地军民积极踊跃参军参战,千方百计筹集军粮、军费。陕北省接受中央下达扩大红军7000人的任务,仅3个月时间就有9400人报名参军。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动人场面。短短几个月,红军和地方武装人数就增加了一倍多。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保证了红军战斗任务的完成。
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保安(今志丹县)召开“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宣布各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上演了世界军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从此,陕北成为中国革命最强音的发出地,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成为千万热血青年向往的圣地,全民族抗战新局面由此开启。(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