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5日
古里村蝶变
陕西日报记者 田若楠
  8月13日,家住延川县乾坤湾镇古里村的村民毛金兰,又约上老姐妹一起去洗澡。前些年,这个属于陕北地区典型的塬上缺水村,吃水、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如今,随时都能洗澡,这让爱干净的毛金兰满心欢喜。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过去的古里村村民,总是以这样的形象示人。可如今,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带动下,古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里村的“人民澡堂”,如今是村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天气炎热,下地干了一天活的村民们,就想好好洗个澡,去除一身的泥泞与疲惫。
  “以前,村里人吃水得去几公里以外的山沟下打井水,或用雨窖里积攒下来的雨水。即便是雨水,我们也舍不得浪费一滴。”毛金兰感慨万千。而如今,古里村村民不仅吃上了自来水,连洗澡都实现了自由。
  “近些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我们村有效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家家户户都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古里村党支部书记冯世斌说。2018年,古里村建成了“人民澡堂”。澡堂内配备了洗衣机,免费供村民使用。
  “现在,澡堂的运营越来越正规,村民对澡堂的设施越来越爱惜。每个洗完澡的村民都能自觉地打扫干净浴室再离开。澡堂的有效运行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村民讲究个人卫生的意识也增强了。”冯世斌说。
  青树繁花,鸟鸣清脆,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公路通往村庄田野,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村居错落有致。眼前的古里村,再也不是旧模样。
  以往,古里村村民的收入多数来源于农田种植,但由于交通受限,村民们难以将自产的农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了打破这个困局,近年来,古里村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为了让村民能够搭上旅游产业发展这艘快船,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在村口公路沿线建起了古里村‘人民售卖亭’,动员组织村民将自家的农产品拿到售卖亭进行销售,经过组织动员、典型示范,售卖亭逐渐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阵地。”古里村第一书记马遥说。
  每逢节假日,售卖亭总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刚开始在售卖亭卖农产品,我也不会说普通话,语言沟通不畅。”古里村村民刘文进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古里村组织志愿者到售卖亭开展游客服务、车辆引导等活动,尤其是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环境变美了,道路畅通了,经济发展也紧随其后。记者了解到,2017年国庆假期,古里村村民在售卖亭销售苹果、小米、红枣等农产品总量达1800公斤,直接收入约1.7万元。2018年“五一”和端午假期,每天的销售额在4000元左右,国庆假期销售额达到7万元。2019年,全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近19万元。
  欢声笑语,热闹非凡。8月12日,古里村的“人民影院”又开演了。“在古里村,居住的村民多数为老人,在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的同时,如何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久前,一次电影下乡活动启发了我们,于是我们就在村里办起了自己的‘人民影院’,每周二、周五晚7时30分,电影一开演,广场上就坐满了观影的村民。”冯世斌说。
  “乡村生活题材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看的。每个星期我都等着、盼着看电影呢。”古里村村民冯爱珍说。
  在古里村,乡村生活、技术培训、政策宣讲等内容的影片,村民们都非常喜欢。与此同时,村上也会根据村民的需求播放其他影片,如电影《人生》、央视节目《致富经》等,不仅深受村民喜爱,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扶志扶智作用。
  除了放映电影,古里村还办起了“人民扫盲班”。扫盲班每月组织志愿者为村民进行一次扫盲培训,主要为在村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教写自己的名字以及镇村名称,目前共举办了16期。
  志愿者在与村民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对一些政策一知半解,于是主动为村民进行宣传、解释。在此基础上,志愿者还将扫盲班培训内容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政策宣讲、网上虚假信息辨别等。
  “扫盲班是我学习和写字的地方,更是了解民生政策、掌握时事要闻的课堂。”冯爱珍说。
  古里村越来越美,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