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6日
三位“兵支书” 扎根乡村有作为
通讯员 付艳雨 赵永峰
    ●张保祥(中)在农副产品交易会上介绍宜川苹果
    ●高玉红(右)为村民讲授大棚种植技术
    ●高尔录在果园疏花
  编者按
  近年来,延安市坚持在优秀退役军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不断凝聚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这些“兵支书”带领群众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的奋进之歌。今天我们特从中选取三位“兵支书”,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扶贫故事。
   坚守“兵”的本色,一名脱贫攻坚的“领跑者”
  脱下了军装,脱不下担当。宜川联益果业合作社理事长、宜川县秋林镇瓦俭村委会主任张保祥退役回到地方后,始终保持一个军人的冲锋姿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路领跑。1977年,张保祥穿上军装,成为解放军某部的一名汽车兵,1982年退伍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5年的军旅生涯,坚持为群众服务成为他坚守一生的信念。
  张保祥复员后扎根农村,发展种植业,是宜川县最早的一批苹果栽植户。在部队养成的认真、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做什么事都格外投入,他敢于运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他的果园管理水平一直走在全村前列。致富不忘乡亲,为了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带动全村共同发展,2008年,他注册成立了宜川联益果业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先后吸纳农户360户,其中贫困户26户、退伍军人11户。他从强化技术培训、规范生产流程、推广关键技术、建设产业基地四个方面入手,开创和完善了自己的特色产业脱贫模式。
  为了把苹果卖个好价钱,坚持走无公害的路子,张保祥把合作社的4000亩生产基地全面执行无公害苹果生产规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在他的努力下,秋林镇卓家村2016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2年,张保祥通过山东中际公司从以色列引进地埋节水滴灌管,发明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的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他为村里种植苹果的贫困户、退伍军人铺设地埋滴灌208亩,当年每亩增产720斤,户均增收1.2万余元。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推广1.2万亩,亩均增收可达1200元,受益贫困户600余户,贫困户增收350万元。
  同时,为了增加群众收入,他动员群众在卓家村建设了小型果品冷藏库52座,实现了苹果“现销和储藏”并行,每座冷库年增收2万~6万元,成为了群众的“聚宝盆”。
  张保祥积极开拓宜川苹果的市场渠道,不断提高宜川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先后代表宜川县参加了第十五届北京农副产品交易会、宜川苹果北京推介会、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等宣传推介活动。2017年杨凌农高会上,与美国认证公司签订了美国认证合作协议,将宜川苹果品牌推广到了大洋彼岸。先后在重庆、雄安新区设立了果业直销窗口,开拓了上海、福州等果品市场,近年来帮助贫困户销售苹果350吨,实现销售收入280万元,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传承“兵”的情怀,一名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一日戎装在身,终身军人情怀。”高玉红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着建设农村、改变家乡面貌的内在动力,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
  2004年12月,高玉红应征入伍,2009年12月退伍。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当看到村上没有产业,部分村民生活困窘,高玉红下定决心回安塞区枣湾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9年1月,高玉红全票当选为枣湾村党支部书记。面对部分村民对他年轻无基层工作经验的质疑,他积极向老支书、老党员和有经验、有威望的乡亲学经验学方法,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切实了解村情实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文件精神,组织村“三委”会多次研究讨论,科学制定枣湾村发展规划。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对接山水林田湖项目组为村上改良土地146亩;引进陕国集团建成蔬菜大棚12座、联动温室弓棚200米,栽植反季节水果,发展绿色休闲采摘旅游。在包扶单位区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为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建成优质核桃园120亩、栽植葡萄80亩、冬桃20亩。枣湾村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村民发家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为枣湾村的带头人,村民的衣食住行成了高玉红的心头事。他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为村上吃水困难的村民每户打了机井,新建30m3蓄水池1个,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安全饮水问题。今年又积极争取协调资金200万元,实施了枣湾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在村上建凉亭广场、修暗渠步道,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广种花草树木,将枣湾村建设成一个安全、温暖、宜居的新农村。
   发挥“兵”的价值,一名共同富裕的“引路人”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高尔录是志丹县双河镇侯市便民服务中心寺台人,1997年12月入伍,2000年12月退伍后,到中建八局负责开塔吊工作。2011年10月份,同事邀请高尔录去他家摘苹果,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林,红红的苹果在绿叶中特别耀眼,更让他触动的是家家户户院子里停放着的小汽车。从此以后,“苹果产业能致富,果树一样奔小康”的想法就牢牢刻在高尔录的心里。
  2012年,侯市便民服务中心党委根据侯市地广人稀,外流人口多,撂荒地面积大的特点,为扩大苹果产业发展,鼓励土地流转,鼓励青年返乡创业,承包土地发展苹果产业。高尔录得到消息后,想着侯市的广大群众守着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金土地”却过着贫困的日子,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中建八局的工作,扎根家乡侯市发展苹果产业,去完成自己心中那个念念不忘的梦想。
  2012年高尔录返乡创业,把12年攒下的钱一次性流转本村240亩土地建苹果园。为储蓄肥料,建设生态循环农业,2014年养殖山羊140只,成立了志丹县硕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高尔录的带动下侯市涌现出了马伟明、白小磊、李地林、安永峰、高占宇等返乡创业典型,带动3户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8年来,他不断实践探索,带动当地群众新建苹果园14000余亩,苹果产业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他也成了侯市便民服务中心一等一的苹果种植技术能手和产业带头人。2020年初,进入了延安市优秀退役军人村“两委”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