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著名诗人、鲁艺学员贺敬之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对于老鲁艺来说,桥儿沟同样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座欧洲中世纪风格的教堂,成为了我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一大批怀揣着报国理想的文学艺术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区辗转来到延安,冼星海、华君武、贺敬之、刘炽、罗工柳、蔡若虹、于蓝等从鲁艺这座神圣的艺术殿堂走出去的文艺大家和艺术泰斗数不胜数。他们在毛泽东同志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感召下,在严酷战争的锤炼下,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创作出了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松花江上》等作品不仅活跃了军民的文化生活,更极大地振奋了军民的革命斗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鲁艺在延安只有短短七年多时间,但鲁艺所孕育的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文艺报国理想、为民服务宗旨、继承创新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仅照亮了新中国文艺前进的方向,直至今天依然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芒。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我在延安电视台工作期间,曾经参与策划编导了大型系列访谈节目《我是延安人》,也有幸较为深入地采访了华君武、贺敬之、于蓝、孟于等几位当年鲁艺的师生,时隔十五六年,当我一次次回看当年的采访时,老人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的心情也总是久久不能平静。采访时他们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也年近八旬,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每个人讲起当年的故事、谈到对鲁艺的感情时,神情言语之间都会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眼睛里仍然会放射出灼人的光芒,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而作为延安的后辈,每一次倾听都是一次洗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传承延安精神和鲁艺精神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前不久我从新闻上得知于蓝大姐去世的消息,心中不胜悲痛,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她在采访中的一段话:“喝过延安的水,吃过延安的小米,就是延安人,想起延安、想起鲁艺的生活,就有一种幸福感。”我想,老人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和延安和鲁艺的这段情缘,使她的人生从此不同凡响。她永远记得一位姓熊的大姐对她说的一段话:“光喜欢表演可不行,我告诉你,要死在舞台上的,这辈子要献身这个舞台。”老人说,她当时并不理解,心想又不是打仗,干嘛要死在舞台上?后来看到多少同志为了文艺事业奋斗终生,拿着这个武器为人民服务,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这才真正理解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而她近百年的人生一直都在用行动践行着为文艺而献身的鲁艺精神。
鲁艺学员、著名歌唱家孟于回忆自己到了延安时的情景时说道:“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这里有同志情、姐妹情,这种革命队伍大家庭是我以前在大后方感觉不到的,我特别感动。”说到自己创作理念发生变化时,孟于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们用半年时间搞了一个音乐会,到群众那里演出的时候出了问题,因为演的都是外国剧,自己觉得水平挺高很得意,但老百姓看不懂,不买账。队里有一个队员吹口琴吹得不错,老百姓就说,那个啃骨头的啃得不错。她回忆说:“文艺座谈会后,我才认识到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扎根在自己民族的基础上,要在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思想感情、民族的音调上,这些方面来刻画作品,要从‘小鲁艺’走到民间的‘大鲁艺’去。”
鲁艺学员、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总结自己在延安的收获时说道:“现在想起延安来,真是觉得没有延安、没有党,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我,这一点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有一次,蔡若虹、张谔、华君武等几个画家搞了一次漫画展,展出的时候毛主席也去看了,后来主席专门请他们3个到枣园的住处去吃饭,谈到华君武画的一幅批评延河边种树不养树的漫画时主席说,“种树不去养树这是可以批评的,但你应该明确这是哪里的树,不然会让人觉得延安种的树都是不好的,一定要弄清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就很明确的指出他漫画的片面性。华君武说,这么伟大的领袖还关心我们的漫画,恐怕世界上也没有。谈到文艺座谈会对他的影响,华君武说:“刚到延安时,因为我的表现手法都是外来的,画的画没人看,群众也不喜欢,但通过座谈会,我觉得应该走民族化道路,要走大众化道路,意识到这一点,画也开始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了。”
这些为中国文艺事业献身的前辈们,通过鲁艺这座殿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艺术追求,因为喝过延河水,住过延安的土炕,受过延安精神的洗礼,他们的人生注定与延安不可分割。鲁艺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而充满了浪漫色彩;鲁艺的生活是短暂的,但因为经受了血与火的历练而成为了永恒。
今天,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鲁艺精神,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并且让他们来评判和鉴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延安文艺工作者要做鲁艺精神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既要坚持本土特色,又要学会包容发展,要积极借鉴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特质和形式,坚持创新发展,将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坚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歌唱,接地气、强底气、扬正气,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作品,最终达到用先进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目的,让鲁艺精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