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小艳 记者 李欢
在黄陵矿业二号煤矿有这样一对兄弟,他们出身贫寒,却不甘落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贫穷的生活状况。他们就是倪月红、倪小红兄弟。
从庄稼汉到矿工
“2002年,母亲病重,借不到钱,我念到高二便辍学,南下打工挣钱养家。什么苦都吃过,睡过马路、桥洞,干过油漆工、水暖工、钢筋工等。”回忆起苦难的日子,倪小红眼神暗淡下来,由于没文凭、没技术,他只能像机器一样出苦力,在外漂泊6年,生活仍旧捉襟见肘。
2008年,哥哥倪月红参加招工进入黄陵矿业二号煤矿工作。弟弟倪小红听闻煤矿工资高、福利好,也动了心。2009年,倪小红来到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自此,兄弟俩由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为工人。
入职后,倪月红爱钻研、善创新,一有空闲就喜欢捣鼓些小改造、小发明,获了不少奖项,还是修理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的一把好手。单位会定期开展全员创新成果评比,对科技含量高、产生效益大、推广价值高的原创人员进行奖励。勤奋踏实的倪月红在这种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蜕变,短短几年内,他已成为矿区人尽皆知的先进个人、岗位明星、技术能手、安全之星。这一系列荣誉足以说明他的实干和出色。
从被迫辍学到圆梦大学
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倪月红通过后续的进修学习走进了大学课堂,圆了被贫困中断的“大学梦”。倪小红也通过自考取得本科文凭。
倪小红回忆,刚到单位时,因为没有文凭,被分到工务段当线路工。由于当时没有小松捣固镐,全靠手工抡洋镐捣固,瘦弱的倪小红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工作之余,他用读书、写散文的方式消遣心中的烦闷。
师傅张红梅看出倪小红的不如意,也发觉了他的特长,鼓励他多看书、多写文章。他如饥似渴地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充实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手机上下载各种学习写作的APP,查阅字典、读书看报、提笔写稿件是他每天下班后必做的功课。
几年来,他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800余篇,散文《难忘家乡的那缕麦香》刊登在《光明日报》,并被评为2018年度陕西省职工散文一等奖。倪小红成了单位的名人,相继被陕西日报社、三秦都市报社、陕煤集团评为优秀通讯员。
从贫困家庭走上小康生活
在倪月红的努力下,他被单位评为立足岗位、自主成才的标杆,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他置办了新房,买了小轿车,2013年分到单位的福利房,去年还在西安贷款买了楼房。
哥哥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弟弟倪小红也不甘落后,2014年也买了楼房。“工作稳定了,生活改善了,最让人欣慰的是我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是物质充盈无法比拟的。”倪小红说。
倪小红兄弟俩从背井离乡到现世安稳,从破烂不堪的土房子到花园式小区,从手抡锄头到干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幸福之花。这种幸福是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像农民躬耕的土地一样踏实、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