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铲 炉温升起,火星四溅 起炉火 老梁用砂轮机磨刀 老梁检查刀刃打磨情况 一大早,老梁就忙碌起来了 邻居来看老梁打铁 传统磨刀 记者 邓志宏 刘阳 通讯员 王军生 摄
“叮叮、当当……”每天清晨,子长市安定镇的镇口便传来打铁的声音,向镇子里走100米,便能看到一个蓝底白字的招牌,上面写着“安定镇梁一刀”。今年54岁的梁红娃便是这家铁匠铺的老板。
梁红娃说,打从14岁起,他就跟着爷爷学习打铁,40年来一直坚守着打铁的营生。他打制出来的铁器坚韧锋利、刚柔并济、不崩不卷。但是现在,这门手艺逐渐没落,梁红娃说他一天也做不了几把刀,远远比不上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14岁的时候我正上初二,学校被撤,加上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从那时候开始就跟着我爷爷学习打铁。学了2个多月,没想到我对打铁入迷了。”说到这里,梁红娃不由得笑出了声。他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和爷爷出去给别人打铁,当时他们没有自己的铁匠铺,就在三十里铺赶集的时候打铁。农村人干活用的工具他们都能打,春季打镢,夏季打锄,秋季打镰刀,到了冬季是砍柴的时间,所以打斧头。
梁红娃的铁匠铺里,由于长年累月地烧煤,四壁被熏黑,显得整个作坊间黯淡无光。作坊被各类打铁用的工具占满,角落里堆着他从四处收来的上等好钢,还有一些破旧生锈的铁以及等待“回炉重造”的废弃刀具。
炉温升起,火星四溅,灼热的铁屑宛如火树银花,一块顽铁在梁红娃手中逐渐柔软变形。融化铁料,温度瞬间高达300度,热浪熏得他只能眯着眼睛。融合电焊技术省时省力,梁红娃给刀刃焊上握把,这也是“无奈之举”。如今,磨刀使用砂轮机,干活非常快,但是梁红娃始终不满意,还是喜欢自己磨刀,机器制作咋也不如自家祖传的手艺,砂轮机磨刀后,他还要自己再打磨一番。磨过的菜刀,梁红娃只要在自己的头发上一割便知锋利与否。一柄光亮的菜刀,映衬着梁红娃的皱纹,讲述的是岁月变迁的故事。
“老梁打铁手艺还是不错的,左邻右舍用过的都说好用,所以生意一直不错。有时候他还打一些古代铁器。”说起梁红娃,安定镇居民刘伟竖起了大拇指。梁红娃介绍说,他现在一年能打500把菜刀、300来把锄头、300来把斧头。
梁红娃还在抖音和快手上发布自己打农具的视频,现在这2个平台上也有了些名气,连靖边、安塞、神木、延川、延长等地的人也开车来他这里买工具,而且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网络直播提前预订接单。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铁匠铺开始悄悄地消失,打铁这门古老而又传统的手艺难得一见,已慢慢地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