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音樵
坦诚待人,踏实做事,这是多年来董燕妮始终坚持的人生信条。
董燕妮是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在18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她不断地摸索,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文化人。她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奉献一行,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做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以研促教以教促学
2016年8月,董燕妮完成了人生角色的一个重要转换,来到新区一中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环境、高标准要求以及社会的期望,都促使董燕妮不断进步。
对于教育,董燕妮有自己的理解:“如果现代教育唯考是图、唯分是图,唯升学马首是瞻,把学生异化为考生、把教师异化为机器,这都不是教育的初衷。”
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工”的磨刀石。董燕妮认为,一个不搞教学的教师,算不上真正的教师;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成不了第一流的教师;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教师,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教师。
从教多年来,董燕妮努力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承担并主持了3项国家级教育部规划课题(“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并已成功结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于更新我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董燕妮说。
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有人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对此,董燕妮认为,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2年秋天,董燕妮新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当时学校最差的班,学习基础差、纪律差,每次上课董燕妮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有一次上课,董燕妮因为个别学生们不认真听讲而生气时,看到班上其他学生充满了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她渐渐地冷静了下来,为学生们上完了后半节课。她说,就为了孩子们一双双清澈明亮而又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她也要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燕妮开始逐渐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在教学中,董燕妮发现,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甚至开始抵触语文。“要让学生爱好语文,老师必须首先是语文的爱好者,并且有较为扎实、丰富的文化底蕴。”董燕妮说。她特别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业余时间积累文学常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在讲课中,她也努力让教态自然充满关爱、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学生在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一学期下来,董燕妮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遥遥领先。
全身心投入每一节课
“董老师上课时嗓门大,特别投入。”说起董燕妮上课的特点,不少学生说。董燕妮则表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每一节课中,才能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大家更加专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对于学习语文,董燕妮给学生们定了一套自己的制度,包括周记、课前演讲、读书分享、班级“百家讲坛”等制度。她认为,语文不只是课堂,更应该是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远远比在课堂上学知识更加重要。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董燕妮说,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当我们谈论李清照时,董老师就把李清照的一生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一遍。从董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不少学生说。
董燕妮说,无论什么事,要做就做最好。为此,她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和信任,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09年至今,她先后获得延安市新课改成果展示一等奖、延安市优秀班主任、陕西省省级教学能手、西部好教师等荣誉称号,同时还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名师示范课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