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宜川县城南关出发,翻过老虎梁,于宜韩路薛家坪村入境便是寿峰。
寿峰历史久远,因寨子山形似“寿”字而得名。上古若为翟境,北魏置永宁县,西魏改为太平县,隋朝改为咸宁县,五代周废咸宁县入义川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赵匡义名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历朝历代曾有匪患天灾,据说人口最多时3万多,现户籍人口不足4000人。
寿峰在陕西宜川的版图上属于一块凹地,上临壶口,下靠龙门,土石相间,林草繁茂,是镶嵌在大梁山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梁山位于陕西中部,是黄土高原最大的一条东西走向山脉。它东临黄河,西到洛河,与桥山为邻,北是陕北黄土高原,南是关中平原,主峰叫大梁,就是黄龙山的神道岭,海拔1783米。寿峰地处大梁山“C位”。
寿峰的“C位”虽然远不及秦岭占据大中国地理的“C位”,但是黄河岸上的寿峰应该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传说古梁山在大禹凿龙门之前,像一条巨龙横跨秦晋中部,是跨越黄河的桥梁。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切断梁山,山西的部分叫吕梁,陕西的仍叫大梁。
远古时期,寿峰四周及黄河两岸一带积水汪洋,似大海。崇山峻岭,野兽出没,古人类捕鱼狩猎……现尚有盘古山、孟门山、壶口龙王辿遗址、黄龙人遗址,黄河东岸有人祖山、尧都区、稷山县等文化遗存。
寿峰的盘古山、蟒头山、寿峰寺、白水河堪称神奇。
据《宜川县志》载:“盘古山……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孤峰突起,俯视万山,中有井,盛夏犹多积雪,石竭剥落难晓,传为盘古氏卜婚处。”
盘古山双峰并峙,传说分公山、母山,此二山为盘古兄妹。盘古开天地之后,血族群婚制下的兄妹二人本不想成婚,决定上山卜婚。于是,各携一爿磨扇,从山顶推滚而下,两扇石磨滚落山涧,竟然神奇地合在了一起。兄妹二人遵从天意,遂行婚配,繁衍了一地人口。无独有偶,在壶口之东的人祖山上也有类似的传说。人祖山也有穿线架,滚磨沟。伏羲兄妹二人在人祖山避过洪水之后,为了传宗接代,通过隔沟穿针引线,滚磨合扇结为伉俪。这个传说与盘古山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说盘古婚后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到离硙子山四十里的院子川坡头村;二女儿嫁到集义的清河川善益村;三女儿嫁到寿峰,后在黄河岸边的蟒头山修养成仙。
蟒头山是陕西省国家级森林公园,壶口景区宗教旅游区。山峻且险,头入云端,像一条巨蟒腾空而起,山上有座娘娘庙,敬的神就是盘古的第三个女子。每年3月18日为蟒头山庙会节,四面八方香客络绎不绝。
山域总面积2120公顷。内有海拔1200米以上秀峰18座,明朝年间修建的圣母殿玄天大帝庙、西岳庙、土地庙、祖师庙、天神庙、戏楼、乐池、神井、将军台、石骨窑、南天门、北天门等,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满山遍野870多公顷的白皮松,四季常青。登顶俯瞰,松涛林海,山势险峻,美不胜收。北望黄土高原丘壑纵横,南眺峰连叠嶂碧波万顷。原陕西省作协书记雷涛游蟒头山留言:“一山观二景,双目看江河。”
寿峰寺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坐落在寺里村寿峰中学院内,坐北面南。硬山灰瓦顶,五架梁,檐下置卯榫斗拱,梁枋饰云纹白地彩画。正殿内墙有“十二元神”壁画,东侧有耳房一座,耳房南为配殿,大门口立石狮一对。据说寺院有一个古石洞,直通蟒头山,洞口早已封闭,未能探究。
白水河是跃动在大梁山涧的一根琴弦,是献给黄土高原的一条洁白的哈达。
河水源于大梁山马坪沟,因水色白透清澈而得名。全线流长84.9公里,从老吉堡注入黄河。
白水河一路走来,时而轻浅吟唱,时而高歌猛进,时而瘦身冰藏……冲破千山万壑阻拦,汇集无数山泉小溪,日夜奔流投入母亲河怀抱。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革一帮北京知青在卓里村战天斗地,拦河大坝建造水电站。电站每天供电4-6小时,供电二十年间,基本解决了卓里村村民的照明问题,这一带村民成为解放以来率先看上电视的乡民。1995年全乡实现“三通”,电站废弃。
中下游河川的旱台地、坡洼地多,村民们喜欢修渠打坝、灌溉田地、务弄庄稼。外婆家住在下川,菜园子修在河床河卵石间,春天的小葱、莴笋、水萝卜惹人馋,夏秋的黄瓜、辣椒、西红柿令人喜爱。
下游河川落差大,河床下切严重,多处呈峡谷地带。田坪村峡谷高四五百米,崖壁凿有石寨子,据说是明清、民国时期“跑土匪”的避难所。
白水河属季节性河流。经年累月,形成一川大小不等的天然河塘。乡民依山傍水而居,一年又一年,在河塘里挑水、洗菜、洗澡、洗衣服……多情的鱼儿欢快地遨游浅底,高傲的白鹭信步水岸边觅食。
螃蟹是白水河特产,炸河蟹就是一道美味。缓缓搬起浅水区石块,快手捉住藏在下面的螃蟹,不一会儿就会有半脸盆儿“收获”。回家揭盖撕脐洗净,下油锅炸熟呈金黄色,出锅勾芡再炸,一道硬菜即可上桌。
在白水河钓鱼是儿时的记忆。鱼具要自制,用钳子夹住一根针屁股,针尖前段放在煤油灯外焰烧红,再用钳子折弯成钓钩状。用一根纳鞋底的麻绳细稍穿过针眼,系个死扣,鱼线上横系一节小木棍做鱼漂,再用细木棍做竿,一竿鱼具就算研制成功。鱼饵就地取材。连泥带根拔起河边水草,一条条蚯蚓伸缩草根泥孔。掐一小段蚯蚓的带血躯体,穿在鱼钩上,以钩尖似露出为限。甩鱼钩于河塘深水区,鱼漂下沉瞬间,猛然拉起摔到岸上,一条活蹦乱跳的柳叶鱼就挣扎在草丛中……
白水河一度盛产甲鱼。小时候,每当夏季,外婆门前的河心石上,时常趴只甲鱼晒盖。路人经过,悄声猫腰捡石块砸,遗憾靶子总是不准。警觉的甲鱼瞬间滚爬水中遁形匿迹。前些年因过度抓捕,现在别说甲鱼,连同水獭都几乎绝迹。
九十年代末,一好事乡民,将黄河里捞出的两条鲶鱼甩在白水河里。三四年后,白水河两岸居民惊奇地发现,白水河里的柳叶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河鲶鱼,于是又疯狂抓捕。我在县城工作时,四舅捎给我六条半斤左右的鲶鱼,当天做了锅鱼汤。至今,舌尖上仿佛还留有那种味道。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二十一世纪初,延安两区扶贫开发,市电视台赴寿峰拍摄《黄河流过的村庄》宣传片。摄制组翻过老虎梁,一路惊讶感慨寿峰山水风光好。三天时间,拍摄了《黄河岸上的女乡长》《石马陵》《知青张革》三个专题。
乡民古来视野开阔、思想超前,一首《红豆豆》歌谣佐证:“红豆豆煮米米,我大给我寻女婿;不要房上溜瓦的,就要槽上拴马的;不要耕地拿粪的,就要双手写字的。”
寿峰享有“花椒之乡”美誉,所产花椒颗粒饱满,色泽艳红,果肉厚坚,麻香味浓。宜寿路顺白水河川逆流而上,蒙华铁路穿境而过,沿黄公路悬挂于秦晋峡谷半山腰,5G领着大梁山加速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寿峰山水两篇大文章,吸引外地游客欣赏自然风光,带动“本土”农产品远销,促成天然气、煤层气开发,寿峰新征程一定会提前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