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扶智能让贫困户拔穷根
王胜强
  8月下旬,笔者跟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来到西藏林芝市,与当地农牧民深入接触,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巨变,被农牧民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所鼓舞,真心为当地政府部门扶贫先扶智、激发贫困户对生活信心的做法点赞。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能摘帽的已摘帽,能脱贫的已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我国还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这些地区地处偏远、环境闭塞,贫困户大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少谋生技能、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对此,林芝市有个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以扶智为抓手解决脱贫人口具备致富能力的问题。
  在与一些贫困户交谈时,笔者发现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渴望通过双手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但囿于自身能力水平和眼界学识,在其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看不到前路,又缺乏走出去的勇气,便陷于一种纠结、观望、彷徨的状态。
  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了25岁的久美丹增,他来自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朱拉乡,从小在牧区长大,没上过什么学,到能干活的年龄就在牧区放牧,冬天出来打工,夏天就在山上挖虫草。用他自己的话说:“由于缺少技术,只能干一些体力活,而且经常还无活可干,收入没有保障,看到别人挣到钱,心里也着急,但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就在久美丹增迷茫的时候,乡里传来了好消息。林芝市技工学校今年正式挂牌成立,扶贫基金加广东省援建,共耗资5400万元,面向贫困人口招生,免费培训并提供食宿,并结合当地用工需求,合理开设专业,学员毕业即就业。如今,久美丹增已经是技工学校电工技能班的学员了,这个班的24名学员大都是贫困户,小学文化居多,最小的18岁,最大的54岁。
  当前,各地为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谋发展,但有时会陷入一种被动扶贫境地,使得扶贫干部比贫困户还着急。须知,脱贫工作重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因此,培养其增收技能是关键。试想,如果建设技工学校的5400万元以较为直接派发的方式发给了贫困户,就难以解决提高增收本领这一根本问题。
  所以,把相关扶贫资金用来建设技工学校,再免费培训劳动技能,这就相当于给了这些贫困人口一个对未来的期许、一个谋生的技能、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当相关投资持续发挥造血功能,步入良性循环,人们看到学员们走出技工学校就具备就业本领时,更多贫困人口就会积极参加培训。显然,这种扶智脱贫方式利好长远、更重治本。(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