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张晓云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首先提出并发起的。2014年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复旦大学本科课程上初试成功后,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在各大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实践,获得高度认可。对分课堂获2017年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创新典型案例、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分开,一半由教师讲解,一半由学生讨论。经过实践,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分课堂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教师讲解(Presentation)。第二环节是学生自学,消化吸收及做作业(Assimilation)。第三环节是学生讨论(Discussion)。也可以简称为PAD课堂。
  在对分课堂的第一环节,教师只介绍知识的基本框架,讲解基本概念,突出重点难点,并不穷尽教材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对分课堂不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再自学更能抓住重点,不会先入为主地形成错误的观点,学习更有效率。在学生自学环节,学生要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自己阅读理解内化所学知识,要做“亮考帮”作业。既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及最欣赏的内容,这一过程称为“闪亮亮”。把自己弄懂了,别的同学可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拿出来考考别的同学,称为“考考你”。自己觉得没弄明白的地方,可以寻求别的同学的帮助,这个叫做“帮帮我”。在第三个环节,课堂讨论在学生自学及内化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有备而来,学生更自信,讨论更能有的放矢,更有效率。课堂讨论环节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总结等部分。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时间5~20分钟。要求学生围绕作业,特别是“亮考帮”作业,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讨论环节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总结阶段可以突出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当堂对分指的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在同一堂课中完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之间要留有学生自学内化的时间,适用于比较简单好理解的知识。隔堂对分指的是这节课讲的内容下节课讨论,自学内化及做作业在课后进行,适用于较难的知识。
  教育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希望广大教师同行们勇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科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让自己教得顺心快乐,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