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大型全媒体行动《我们的黄河》系列报道之一
烟火黄河秋正好
记者 雷晓燕
  开栏的话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句句诗词,一朵朵浪花,母亲河,对苦难生活的叹息悠远绵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欢歌盈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反映延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实践,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们的黄河》。全媒体记者、编辑走进黄河沿岸的山山洼洼,聚焦这里生态变化、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和黄河沿岸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全力讲好延安的“黄河故事”。
  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勤劳的延安人民,必将谱写更加灿烂的诗篇。
  
  鸡鸣,犬吠,炊烟……
  村口一棵古树,村脚下一条远去的大河……
  “突突”地响着在村路上来回奔忙的农用三轮车……
  三轮车上拉着摘花椒的婆姨女子,拉着送饭的家什,拉着一筐又一筐刚摘的红艳艳的花椒……
  三轮车上还拉着怎么吼也吼不下车的“大黄”,“大黄”是与冯志军形影不离的一只模样俊俏的黄狗,它也非要坐在三轮车上去花椒地里……
  三轮车上还拉着似乎与农活不沾边的玩意——三脚架和话筒,冯志军说这是他用于快手直播卖花椒的“新农具”……
  风吹口哨草结籽,始闻秋风,心系黄河,我们市融媒体中心大型系列报道《我们的黄河》延长县报道组的记者奔向黄河岸边,首选的就是这个位于延长县雷赤镇名叫凉水岸的村子。这个村子有特点,一是延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放眼望去,右手边黄河远上,浩浩汤汤,左手边延河蜿蜒,奔流向前,终于撞进母亲河怀抱,二水在此交融,景观独特,寓意不凡,凉水岸对面的村子名叫天尽头,足见地理位置之偏远。二是村子里有退耕后栽植起来的五千亩花椒,是延长县排名第一的花椒产业村。正是花椒成熟时节,椒农一年最繁忙的时刻到来,村里人员往来,忙碌穿梭,家家户户都在干一件事,摘花椒,晒花椒,烘干花椒……
  心心念念惦记着要拍到花椒最好看,最壮观的镜头,只怕错过最佳拍摄时节。村副主任王继明的电话快成热线:“村里花椒没摘完吧?一开始摘上就告诉我们哦!”“5000亩哩,够摘一阵子,你们只管来,天晴了就来!”于是就有了刚才我们一进村看到的景象。再脑补一下,5000亩花椒同时成熟,凉水岸的黄河是什么味道?    ●奔流不息的黄河从凉水岸村村前流过,黄河西岸的山坡上全是村民的花椒树
    记者祁小军摄

花椒的清香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河滩里是花椒味儿,窑洞里是花椒味儿,院子里是花椒味儿,饭碗里是花椒味儿,枕头被子上是花椒味儿,呵呵,香麻了!
  二
  其实,18年前的2002年我们也来过凉水岸采访,那时候做《黄河流过的村庄》系列报道,那是促成当时延安黄河沿岸、白于山区两区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出台的先期调查报道。当时凉水岸村人的人均收入才100多元,从延长县城到凉水岸89公里山路,其中64公里都是土路,扬尘滚滚里我们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村上,采访的记者下车时都如“出土文物”一般。
  那时候,凉水岸村民们也才刚开始栽花椒,对退耕还林政策还不能完全理解,不相信,村民冯志清说,他前边栽花椒,他的老父亲后边拔,一边拔一边还要骂,“人老几辈都是吃粮食过来的,谁见过花椒能当饭吃?”但是,凉水岸人还是瞅准了国家给补粮补钱这个机会,一次性退耕都栽成花椒,你看他的样子,他学你的干劲,全村400来口人,一下子就栽了5000多亩。
  村民冯志安说,现在他家大概有70多亩花椒进入盛果期,今年光雇人摘椒就雇了13个,最好的一年是前年,花椒每斤卖到40元,他收入了十七八万元,今年差不多也能卖个十二三万元。
  村副主任王继明说,村上中不溜收入的人家居多,大概在七八万元的样子,还有四五万元的,收入都可以。凉水岸人现在的好日子全靠花椒,每年产量差不多在15万公斤左右,产值突破千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你能想来当年穷的抬不起头的凉水岸,好爷哩!现在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花椒是红的,人的腰杆是硬的。你看,一山一山的,像画一样,多好看!从这一点上就验证了总书记的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种麦子,一年打不下几颗粮,直能把人受死,太阳红杠杠的,麦芒扎在脊背上,黄河滩里的温度有40度,背上麦子就从前面的那小路上往上爬,挣命哩!现在绿水青山的,收入也提高,环境也变好,沿黄路修通,村村通了班车,网络都覆盖,今年村民都是用快手抖音来招聘摘椒工人,售卖花椒。你说凉水岸,它既是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受益村,也是产业扶贫脱贫奔小康的典型村,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村上贫困户已经没有了,不存在。
  原村支书冯志刚说,农民最喜欢最拥护的政策排在第一位的是退耕还林,没有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不起来,黄河滩就没有今天,好政策还有医疗保险和60岁以上的人都能享受的养老保险,有了这些,人心里就是畅快的,脱贫奔小康有底气有信心,国家对咱农民是真的好。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最东部黄河岸边的一个椒民,今年我们花椒大丰收,需要采摘花椒的工人,有摘椒的关注我,需要买花椒的大哥大姐也请给我点个免费的关注。谢谢大家!我给大家唱一段——走了一道梁又一道梁,各个那梁上有摘椒的人,今年的花椒是大丰收,今年花椒满山红个满山红……走了一个村又一个村,今日我来到了凉水岸的村,凉水岸的花椒是麻又香,百姓的幸福万年长个万年长……”
  冯志军的花椒地紧靠黄河滩,愉快的歌声从地里传来,用的是民歌调,填的是自己的词,他正在快手上和粉丝互动。地里有七八个从黄河对面山西省大宁县和邻近延川县雇来的摘椒婆姨,她们嬉笑着一边摘椒一边与他合唱,这些婆姨管吃管住,摘一斤椒挣两块五,手快的一天挣200多块钱,她们有些是老伙计年年来,有些是新人手,抖音上刷到冯志军雇人的信息来的。山西大宁的冯芳英说:“这一季花椒摘下来20来天的功夫,我差不多能挣到小1万块钱,你看这手,被花椒刺扎得没法看,但钱不扎手啊!哈哈……”
  冯志军转身对记者说:“你说过去我拾柴背不上这陡坡,那么小,饿的又没力气,现在这花椒树枝修剪下的烧也烧不完,不砍柴了你看我们这黄河岸边的山现在都绿茂茂的,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捞鱼背河柴,打小黄河就在我家门口流过,我现在哪里也不去,我感到我在凉水岸挺幸福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儿有我的金山银山,我对黄河有一种舍不得的感情,就像对我的父母一样。那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一首歌《爹娘的恩情还不够》,我打算练好了唱给我妈和村里的老年人听,也唱给我们的黄河听——‘想起爹娘泪儿流,想给老爸斟满一杯酒,想给老妈梳一梳头,可惜儿在外头不能陪左右,爹娘的恩情还也还不够……’我已经练了200多遍了,还是唱得不满意,最近忙得顾不上,等练好了我要站在黄河岸边好好唱一气!”唱歌的冯志军没有注意到给他录这段视频的记者被打动,眼角泪珠已是无声滚落……
  村民冯志清说,他除了有50亩花椒还养30多头猪,花椒能卖10万元左右,猪也能卖几万元,黄河岸边处处是宝,他雇人摘花椒,自己打酸枣,18天他酸枣卖了1.1万元,可观吧?说着他还对采访他的记者开玩笑:“你给你领导请个假,请上半个月,跟上我打酸枣咱俩四六开,你拿多一半,肯定比你一月工资高,呵呵!”
  王继明说,凉水岸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村里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大战略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凉水岸村是黄河流过的村庄,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好像就是说他们这个地方一样。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巩固脱贫成果,最近他们正在上智能色选机,提高花椒商品品质。村上刚与中国农垦公司签了合同,将凉水岸作为中国农垦公司向客户专供花椒的生产基地。要说有什么遗憾和不足,就是他们村的古村落建设保护规划还是没做到位,修建的有些乱,现在正委托省上的建筑设计院做规划……凉水岸有着红色革命的印记,当年就是八路军河防部队“两延司令部”所在地。“我的二爷王振乾烈士就牺牲在河防战役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让先烈们放心!”王继明说。
  听不完的故事拉不完的话,不知不觉夜色已深,披衣下炕走出窑洞,月明星稀,河天辽阔,秋容一洗,山远水静。月光中冯志刚的老伴白延芳将院子里灶台上的柴火烧得正旺,火苗舔着锅底映着她的脸庞和蓬乱的头发,一锅热气腾腾的大白馍馍正在出笼,热气喧腾中不解地问:“嫂子,为什么半夜蒸馍呢?”白延芳说,白天顾不上,10来个摘椒的工人天明5点就要起床吃完饭去花椒地,白天三顿饭她要做饭送饭晒花椒,烟熏火燎快忙死了,晚上又总是不能囫囵睡觉……她提着刚出笼的一蒸笼大白馍说:“可是你说,过日子可不就是过这么一种烟火味儿,热气腾腾的劲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