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日活动 ●采气四厂与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结对子” ●技术人员一线指导 ●质量专题会 ●技术团队交流研讨 师带徒,共成长师带徒,共成长 “党员示范岗”带领技术人员搞地质研究 记者 高乐 通讯员 宜星汝
10月15日,记者来到距富县县城5公里左右的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气田采气四厂富县生产基地,一座不起眼的6层小楼映入眼帘,这里囊括了该厂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多数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力量。楼门口,一副红底黄字的对联分外引人注目:“举全厂之力,高质量攻克张家湾;弘延安精神,创实效开拓新天地。”
“这副对联是我们采气四厂党委书记吴春林专门题的,为的是鼓励基地全体党员职工弘扬延安精神,坚守初心使命,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砥砺前行,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采气四厂总工程师、富县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刚告诉记者,天然气勘探开发是一项一体化工程,需要多方面技术人才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处于勘探开发初期的采气四厂针对经验不足、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现状,下定决心全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合融型、质量型、创新型、发展型“五型”技术团队,以创新驱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近年来,采气四厂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室等阵地,积极打造“五型”技术团队,利用技术夜校、技术交流和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结对子”平台,以“师带徒”课题为支撑,在选井选层、酸压工艺选择、储层压裂施工、压裂后排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气田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今年该厂已完成天然气交气量2274.77万立方米,达到年计划的84.25%;富县区域有2口天然气井试气每天无阻流量达到50万立方米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 学习型
技术夜校“充电蓄能” 以师带徒共促成长
“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技术人员,我们要发扬‘科学家精神’,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相信通过党的引领及‘五型’团队建设,我们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会不断提升,企业将走得越来越远。”在9月22日举行的技术夜校学习活动中,采气四厂富县基地的党员和职工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实际工作,谈了自身的心得和体会。
据了解,除专业知识学习外,技术夜校还加入了政治思想、形势教育、工作方法等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党员职工的综合素养。截至目前,该厂已开展技术交流学习活动40次。
采气四厂党委历来重视学习教育工作,依托各级基层党支部,以技术夜校、知识讲堂为平台,以“师带徒”活动为载体,建立了每周学习1小时,每年到国内油气田或兄弟单位培训交流1次,每个工程师至少带1个徒弟、选定1个课题、形成1项成果“五个一”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党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实现人才有效递接、人才梯队合理优化。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采气四厂本着“以师带徒,薪火相传”的原则,挑选作风优、品质好、业务精的党员和技术骨干作为师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由师傅从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技术能力等方面对新入职大学生加以培养,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增强企业归属感。
采气四厂工程科固井组组长马晓龙在技术岗位已有近10年工作经验,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工作作风踏实,他成为了王策、闫宇哲两名年轻职工的师傅。
在“师带徒”活动中,马晓龙根据两名徒弟的业务熟练程度,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王策刚从事固井作业,学习内容主要从固井设计开始,偏重于理论方面。闫宇哲参加工作早一些,更侧重于建井作业现场指导方面的学习。经过悉心的指导,两名徒弟成长很快,目前王策已基本掌握了岗位工作技能,闫宇哲可以熟练开展施工作业中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在指导两名徒弟过程中从来都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同时自己也努力当好表率,带动他们在各方面成长。”马晓龙质朴的话语让徒弟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尊敬师傅,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
目前,该厂已结成师徒小组11个,开展自主课题《延安气田南部地区气藏展布规律研究》《南部区块马家沟组酸压工艺技术探讨》等11项,为本区域增能建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 合融型
并肩携手共谋发展勘探 开发更加高效
在距富县县城3公里左右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建站迅速、成本低、易维护的新型移动式撬装站——采气四厂延621撬装站,主要负责对气井生产出的天然气进行净化和液化处理。站内平均每30小时产出一罐(20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富县所有居民一天的正常用气量。
秋日和暖的阳光下,水套炉、压缩机等大型设备将常温的天然气纳入“怀抱”,在一阵轰鸣声中将其降至零下162℃,实现液化;不远处,一辆天然气罐装车正在进液、装车,站内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正在忙碌。该站站长李伟平介绍,这座移动式撬装站是新技术成果的创新应用之一,有着方便运输、快速安装、灵活搬迁等特点。无论是在建设还是调试运行阶段,公司的技术人员都全程参与并指导,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
正在该站进行冬季保供安全专项检查的采气大队副队长、党员张伟告诉记者,采气四厂技术人员常驻采气一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坚持日分析、周总结,每月召开动态分析会,有效提高了开发效率。
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要落到“干”字上来。采气四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专门成立了技术人员小组,实行班组间、科室间交叉轮岗轮训,进一步优化地质、工程、开发、采气等上下游技术人才结构和业务关联机制,将科研与现场紧密结合,实现人才梯队的最优组合和部门间的深度融合,使得团队协作更顺畅,勘探开发更高效。
今年5月份,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钻采所科级干部周伟勤离开西安,来到采气四厂富县基地,自此这里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凭借研究院的平台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我们和采气四厂主要在选井选层、酸压工艺选择、压裂后排液等方面进行科研合作,就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周伟勤感慨地说,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能学到很多东西,他觉得很满意。
为进一步壮大科研力量,该厂与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天然气所、钻采所签订了“结对子”协议,共同选井选段选层,优化工艺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刘刚告诉记者,集团研究院驻厂的“结对子”小组成员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技术,全程参与气井方案设计完善、现场监督检查、后期作业等过程,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建议,对该厂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均有很大助益。
“通过加强内部协作,深化对外合作,将队伍拧成一股绳,从而齐心协力谋创新、促发展。如今,‘合融型’团队已初步成型。”吴春林说。
3 质量型
标准体系日益成熟 质量管理显著提升
翻开《延长气田采气四厂技术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任务目标、管理职责、各项标准、责任部门等一目了然,涉及到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表述得非常清晰、到位。
为进一步提升气田开发质量,采气四厂党委班子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制定了《延长气田采气四厂技术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职责,夯实责任,完善制度、标准及技术规范,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运行顺畅。
该厂党委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理念,以建井作业质量为突破口和关键点,从规范、执行、考核上下功夫,带动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采用PDCA模式(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从设计方案、过程环节、效果评价、反馈优化全方位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钻井、固井、录井、测井、射孔、试气、压裂七大类作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标准体系逐步成熟,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我们结合当地天然气分布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在油气勘探公司要求的5项关键工序、13项重点工序的基础上,自主增加了地破试验、气层预验收、钻水泥塞3项重点工序,加强质量过程管控,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该厂工程科副科长、党员凡朝波介绍道。
为进一步提升试气作业质量,该厂紧盯试气作业现场,严把试气出口关,成立了采气四厂试气排液小组,关注产层,勤翻资料,多跑现场,形成了建井作业质量管理最优措施和最大合力,实现关键工序监督到位率100%。在试气排液小组的多方努力下,采用抽汲车、混气水气举排液和泡排等新办法,先后在富县区域上古和下古地层获得重大突破。
4 创新型
党员带头潜心研究 技术成果层出不穷
在采气四厂富县创新活动室,记者见到了该厂“党员示范岗”、地质科副科长强腾。
地质研究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单调枯燥且异常艰辛。“对我们地质研究人员来说,往往是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换来一次成功。”强腾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经过前期跑现场分析岩心等数据,大量的资料整理以及成百上千次的分析、比对、研究,最后会发现有80%的结果是否定的。有时难免会感到沮丧,但还是要打起精神,继续寻找新的规律。
自工作以来,由强腾组织研究的科技攻关项目多次获得公司嘉奖。今年3月,由他牵头的课题《富县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勘探潜力研究》,明确了马家沟组天然气富集规律及特点,为富县地区的天然气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获得了延长石油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
采气四厂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提质增效,围绕“精细地质研究、横向区域对比、纵向层位挖潜”的思路,团队人员群策群力,不断创新工艺和技术措施,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成果层出不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围绕技术管理创新,该厂自2013年起,坚持每年举办技术交流会,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水平、成功成才的平台,引导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创新。同时,评选“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并予以奖励。富县张家湾下古生界地层试气先后喜获无阻流量66.3万立方米/天和72.1万立方米/天的高产,上古生界地层试气无阻流量获6.2万立方米/天的重大突破。
排液采气是有水气藏开发的必经阶段,随着气田的开发,压力下降,气井积液对产量的影响会逐步增大。为有效解决延621井水淹问题,采气四厂技术人员和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驻厂人员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通过封堵水层解决了难题。该气井排通后,日产气从1.15万立方米增长至2.2万立方米,日产水量从21.94立方米/天降至0.31立方米/天,为延621撬装站的生产运行提供了稳定气源。
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该厂还积极推动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预计2020年可节约投资500万元。推广使用slickwo在线清洁压裂液等新工艺技术,科学选井选层,目前现场应用21口,节约成本60余万元。采用TCP多层分级油管传输射孔+压裂联作工艺技术,既降低井控风险,还使储层得到充分改造,现场应用6口井,节约成本约360万元。推广简易三开井身结构和不分散钻井液体系+简易井口装置,并要求钻井队提前储备压井物资,有效预防了富县区域浅层气井喷风险,现场应用16口井,该工艺获得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5 发展型
团队建设凝聚力量 企地共建互利双赢
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富县县委党校院内的创新工作室——延安气田南部区域勘探形势图清晰地展现了气田的分布和开采情况;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基本情况、工艺展示、科技项目开展情况等版块,全方位展示了“延安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利用创新团队”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随着国际低油价时代的到来,结合延安市“把天然气作为能源工业重要增长点,推进‘以气补油’,打造千亿级能源产业集群”的“十四五”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通知,在富县县政府的牵头下,由采气四厂与富县油气勘探开发利用研究所合作创建,延安大学、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参与的“延安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利用创新团队”应运而生。该团队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及采气等专业领域,涵盖天然气开发的各个环节。目前,团队成员共有26人,45岁以下成员占比达到77%。
从策划、筹备到执行,富县油气勘探开发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党员王伟亲眼见证了创新工作室的产生。他告诉记者:“富县的天然气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潜力较大。我们希望把创新工作室建成一个技术交流的‘宝地’、对外宣传的‘窗口’、企地共建的‘范本’,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展示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更高端的人才进入本地,为延安市天然气勘探开发贡献力量。”
对外,采气四厂与延安大学、富县油气勘探开发利用研究所和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创新工作室和创新活动室,展示工艺技术成果,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企地融合,彰显了良好社会形象。对内,该厂研究制定了中长期团队建设计划,不断提升软实力,通过团队能量持续发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团队正在积极申报延安市科技创新团队。
“富县地区地质条件较差,起初并不被看好,今年我们专门建立了富县生产基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实现重心下移、靠前指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在敢于尝试、勇于担当的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2口气井日产无阻流量超过50万立方米/天的重大突破。”刘刚感慨道,现在大家的信心更足了,正朝着建设10亿方大气田的目标奋力前行。
跨越奔跑,阳光正好。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延长气田采气四厂将继续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以创新为魂,以创效为本,深入推进“五型”团队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勘探开发效益,凝聚起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