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脱贫攻坚以来,延长县按照“宜池则池,宜井则井,宜窖则窖”的办法,全力推进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46处,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
驮水桶成“古董” “纯净水”进家门
记者 雷晓燕 干雄焱 刘小艳 祁小军 康慧
  一对木制驮水桶,早已成了刘海波家的“古董”,放置在闲窑里,落满了灰尘。拍去驮水桶上的灰尘,刘海波笑着说,这对水桶,与他相伴了几十年。
  像刘海波一样,驮水桶上,刻满了黄河岸边许多人“吃水难”的记忆。
  延长县罗子山镇寨石村,吃水曾经异常不便,有些自然村里,村民驮一回水得40多分钟。57岁的村民李志东叹息说,从记事开始,驮水就成了“功课”。
  与寨石村相距不远的天尽头村,地处黄河沿岸,吃水也曾是村民的一道难题。70岁的村民李锦瑞回忆说,村里有一股泉水,水量小,要经常拿着马勺去刮水。久而久之,刮水的马勺被磨去了半边。
  吃水难,吃好水更难。黄河沿岸的许多村里,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人稍上一点年纪,就开始腰酸腿痛,牙齿脱落。“吃高氟水,牙齿好像是脆的,一块块往下掉。有些地方,十五六岁的娃娃就开始牙痛、烂牙。”
  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国家政策一直在扶持,延长县一直在努力。从2000年起,家家户户开始建集雨水窖,村民开始告别吃水难。像寨石村刘海波家一样,黄河岸边的驮水桶开始下岗,逐渐成了历史。
  吃水难成为过去,吃上好水成了村民新的向往。脱贫攻坚以来,延长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最大民生、最大发展机遇,精准施策,全力攻坚。在全力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又增加一道考题——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几年来,按照“宜池则池,宜井则井,宜窖则窖”的办法,全力推进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农村供水工程646处,其中:集中供水408处(涉及504个自然村),分散供水238处(水窖92处1275眼、水井146处4986眼),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
  天尽头村的蓄水池,已装上太阳能臭氧消毒器,村民高兴地说,他们饮用的是纯净水。天尽头村只是延长县农村安全饮水的一个缩影。县供水服务站站长闫放斌介绍说,通过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县所有饮用水,都实现了消毒处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放心水。
  放心水,无疑也是村民的幸福水。54岁的李纪珍,年轻时从寨石村出嫁到西良村,通过移民搬迁,又搬回寨石村。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清泉“哗哗哗”地流进洗菜盆里。忙着洗菜的她笑容灿烂:“还是政策好啊,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用上这么方便的自来水。放过去,连想到不敢想有这么好的事。”
  中午时刻,秋阳正烈。回到新房里的李锦瑞,拧开水龙头,开始洗脸。清凉的泉水洒在脸上,70岁的李锦瑞不停地喊着:“哎呀,美……”
  那一声声舒心的“哎呀,美!”,洋溢着水越来越甜的幸福,更有对生活越来越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