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雷晓燕 谷嫦瑜 李进平 干雄焱)苹果为什么卖得好?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苹果大叔”张永亮笑称自己有“三宝”:手机、三脚架、充电宝。
每次去苹果园,张永亮总会架起三脚架,装好手机,向粉丝全程展示一颗好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凭借这“三宝”,张永亮成了网红,苹果越卖越好,“动动手指接订单,点点屏幕就收钱。”
“去年通过短视频卖了300多万元,今年早熟苹果就卖了7.5万公斤,收入80多万元。”10月28日,忙着发快递的张永亮还要不时“闪”到手机前,与粉丝互动交流。
直播成了“新农活”,已成延安一景。宝塔区柳林镇后孔家沟的果园里,微风送来苹果的甜味,47岁的石海军正对着手机直播。“5秒就会让你爱上延安苹果。”他随手从树上摘一颗苹果,“咔嚓”咬一口,脆甜诱人。再咬一块放手里一捏,汁水直流。“延安苹果,最好的苹果,可以带皮吃,放心吃。”
石海军家有21亩苹果挂果,一年收入20多万元,基本全靠微信“朋友圈”销售。最近已销售4000多箱,“一箱24颗,130元,电商让咱的好苹果卖上了好价钱。”像石海军一样,许多果农感慨:新时代要当好农民,还得用好手机这把“新农具”。
让苹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近年来,延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后整理,许多农民用这把“新农具”搭乘电商快车。宝塔区果农形象地总结出“三轮车理论”:电商是三轮车的前轮,后面两个车轮:一个是果园,一个是冷库。果农就是开三轮车的人。苹果要卖得好,哪个轮子都不能少。
石海军修起了能贮藏110吨苹果的冷库,近几年通过手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一直能卖到第二年的6月份,再不用急着等果商上门,卖苹果自己说了算,产什么样的苹果心里更有底。”
好苹果要卖上好价钱,好价钱更要保证好苹果。“一箱苹果只要有一颗磕碰,无条件赔一箱。”“杠杠的”品质保证,让石海军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电商让很多果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品牌”。
电商催生的变革让“苹果大叔”张永亮也感到新奇。去年秋天,宝塔区发起“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活动,先后有6.86万棵果树有了“新主人”。从卖苹果到卖果树,电商助农的新“陕北民歌”更加动人。桥沟街道办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家的苹果树,今年春季就被全部认养。不用再愁卖苹果的马文昌却有了“新农活”:要定时上传务苹果的视频、图片。今年,他家果园能收入70多万元,马文昌高兴地说:“咱农民挑上了‘金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