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智能选果线为延安苹果分级分价进军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苹果是延安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多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延安市把苹果产业后整理作为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破解“一个明显制约”的重大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建立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稳步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指出,苹果、猕猴桃等果业已成为陕西农业的重要优势主导产业,成为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的最大区域,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要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延安市聚焦这一要求,按照“实现质量兴农,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要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实施了推广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后整理。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9.9℃、无霜期170天、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完全符合世界粮农组织关于苹果生长的“七项气候指标”,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首批以整市命名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延安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苹果种植面积300多万亩,13个县(市、区)均属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有近百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3%。苹果产业收入在农民经营性收入中占比达50%以上,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
2017年,延安市委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方位,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在前端、增值的潜力和空间在后端这一关键点,适时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给苹果穿上了文化的马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让果农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完成了在苹果面积和产量不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极大地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延安市聚焦理念转变、装备升级、链式带动、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率先掀起了一场苹果产业后整理革命,推动苹果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
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观念得以转变
延安市聚焦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按照“农头工尾”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发展苹果产业。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各类会议50多次,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力推进延安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决定》,市级领导把苹果产业后整理作为联系包抓的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宣传引导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果农增收不但要靠“种出好苹果”,更要通过“后整理”才能“卖出好价钱”,促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由重视生产环节向更加注重分级分拣、冷藏冷运、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后整理环节转变。
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倾力全面升级装备水平
延安市相继出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果业强市意见》《2018-2020年苹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延安市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措施》,在智能选果线、冷库冷链、精深加工、线上销售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3.7亿元,仅市级财政兑付后整理奖补资金达1.34亿元,撬动11.7亿元社会资本加强苹果产业基础装备建设。全市累计建成4.0智能选果线88条,选果能力达到264吨/小时,实现了苹果颜色、大小、糖度、霉心病等内外品质精准分选,为分级分价进军高端市场奠定基础。累计建成冷气库449座,储能达120.4万吨,扩大了果品贮藏规模,延长了销售周期。购置配备冷运车77台、次配量1909吨,实现了冷链配送“全程鲜”。同时,“后整理”有效带动了有机肥、果袋、果醋等关联产业快速成长。苹果加工企业达89家、年产值超10亿元。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努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延安大力实施品牌强果战略,突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以“洛川苹果”“延安苹果”等区域品牌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特色的品牌体系。坚持举办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并多批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延安苹果”主题广告。此外,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50多家媒体对后整理进行了深入报道,央视《朝闻天下》《焦点访谈》等栏目也讲述了延安苹果故事,同时还利用微电影、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拓展了宣传面。2019年“洛川苹果”品牌价值687亿元、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延安市制定了从苗木繁育-果园管理-果品质量-品牌保护等16个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全面规范了品牌授权、使用和保护,全市授权企业、合作社达535家,苹果质量追溯实现全覆盖。现有注册企业品牌93个,其中“美域高”荣获全国十大苹果品牌,延刚果业、农友果业等成为全国百强果业企业,实现了苹果品牌价值与品牌效益的“比翼双飞”。
积极拓展营销渠道,着力扩大高端市场占有率
延安紧盯北上广深高端市场开展果品营销,2018年、2019年,延安苹果在广东省销量均达100万吨以上。延安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借助杨凌农高会、丝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深化了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上海水果协会等的合作,组织开展了重要产销对接活动26次,2019年签订订单268单、销售苹果87.1万吨。通过推进“互联网+”营销,组建产地销地、线上线下合作联盟,在淘宝、一亩田、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延安苹果馆”“延安苹果官方旗舰店”和全国首家“京东延安苹果农场”,全市各类网店、微店达8070个,2019年实现线上销量8.23万吨,较2017年增长197%,其中洛川顶端果业年销售额近亿元。延安大力发展品牌直销店,国内延安苹果品牌直销店达339个,覆盖全国20个省和72个城市。延刚果业在阿联酋迪拜建立了果品销售公司,2019年出口苹果400多吨。此外,延安市还不断创新果品销售方式,在商场、影院等场所放置无人售卖机,单个苹果售价8元左右,深受消费者青睐。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动果农全产业链增收
延安坚持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后整理的关键环节,支持企业、合作社与果农建立契约、分红、股权等合作关系,将果农镶嵌在全产业链上,使苹果产业覆盖了70%的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延安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市果品营销企业达514家,合作社达1008个,有经纪人7155人,并总结推广了“企业+果农”“合作社+果农”“企业+合作社+果农”“期货+保险”等7种后整理联农带农模式,涌现出了黄陵青和“两免两减一拓展”、宜川互生“企业+基地+农户”、洛川方旭“免仓储+托低价+签合同”和延长中果“期货+保险”等后整理联农带户典型,推动了企农合作方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实现了果农与企业的双赢。富县绿平果业公司推行了“果园变股权、苹果变股金、果农变股东”三变模式,使参与的47户果农苹果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1.0~1.2元/公斤,辐射带动了周边3000余户果农、2万亩苹果基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