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延川县立足新思想进村入户、落地生根,深入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效提升了群众文明素质,激发了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交出了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时代答卷。
延川县是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延川县紧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主题,弘扬延安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思想武装的大阵地、宣讲政策的大讲堂、服务群众的大舞台、凝心聚力的大本营。在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延安作了经验交流。其中,延川探索出的“小红帽”“红色夜评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举措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抓机制保障,用好实践中心“指挥棒”
延川县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系统部署、全局推进,使实践中心成为全县文明实践工作的调度中心、信息中心、示范中心。一是组织一体化调度。建立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为一把手的中心和所站机构和行政正职为一把手的志愿服务机构,保证党政协同推进;建立中心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全体会议,适时召开现场推进观摩会、培训会,确保指挥调度到位;明确县级领导包镇联村和部门单位包点任务,打通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二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简便易行的文明实践信息系统,通过连接志愿云平台实现志愿队伍和项目线上管理;通过群众点单、志愿队伍接单、中心平台派单机制,实现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无缝对接;通过群众评价和意见快速反馈机制,实现考核奖惩规范化;通过平台资源共享预约、需求征集、项目认领的有效衔接,实现文明实践的便捷化。三是加强制度化推进。延川县建立了文明实践1+N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了《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和《中心例会制度》《资源整合办法》《包镇联点制度》《实践所站督导考核办法》《志愿项目和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嘉许办法》《失德失信人员惩处指导意见》等13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使工作有章可循。
抓资源整合,建好服务资源“共享库”
按照不新建、不重建原则,延川县全力推进各类资源整合融合共享。一是统筹科教文体资源。将三下乡、大篷车、宣传宣讲等各类涉及教育服务农村群众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阵地设备资源库。通过制定《公共资源共享共用办法》,推进全县文化、教育、体育等资源向群众开放。依托梁家河、路遥故居等资源,建立文明实践点27个、文明实践基地15处。二是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对全县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农村(社区)各类团体进行梳理,组建了一支由18支大队、398支小队和12支特色支队构成的万人志愿服务大军。同时,与爱心超市、红黑榜等有效载体进行衔接,推进各类活动资源的统筹调配。三是挖掘红色革命资源。整合永坪会师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太相寺会议旧址等红色革命资源,充分运用《梁家河》《红色记忆》等教育资源,组织老红军、老党员、农村乡贤等百名宣讲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340余场次,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红色歌曲传唱、红色家书传诵、红色影片传演、红色秧歌传承等“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实践活动,让群众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抓组织实施,织好文明实践“移动网”
延川县还围绕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文化、传新风、传科技、传红色基因“七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让群众便于参加、乐于参加。一是主动运用新形式。明确了一周一次夜评会、一月一次实践活动、一季一次公开、一年一次年会的“两会一践一公开”活动组织形式;推出县级“文明大集+文明班车”、镇级“文明大比拼+文明轻骑兵”、村级“红色夜评会+村民大联欢”的文明实践形式;结合基层实际探索出文明大集、线上实践等形式,做到哪里有需要宣讲队伍就走哪里、群众去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到哪里,有效破解了群众组织发动难问题。二是助力搭建新载体。围绕“讲、评、议、帮、庆、践”六字方针,制定了六大主题活动:用“我们的讲堂”传播思想、用“我们的节日”传承文化、用“我们的朋友”播撒新风、用“我们的榜样”弘扬正气、用“我们的集体”树立家国情怀、用“我们的实践”践行延安精神,结合活动推进创新,打造了文明驿站、感恩母亲节、女亲会等一批特色载体。三是积极拓展新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将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有效融合,探索出“田间课堂”“暖心行动”“春风行动”等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宣讲宣传、实践培训、评比评议、文艺演出、奉献爱心等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工作创新,配好文明实践“金钥匙”
延川县坚持在见成效上下功夫,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确保文明实践活动高效推进。一是开展群众定弦我唱歌。参照革命年代延安文艺宣传工作形式,县级建立了各100人的新思想宣讲队、新思想文艺宣传队和新思想文艺创作队,创作了《奋斗的故事》《文明实践之歌》《扫黑除恶得民心》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教材和文艺作品。组建了9支镇级文艺宣传队、69支村级文艺宣传队,将新思想融入各类宣讲和文艺活动,唱给群众听、演给群众看。二是利用文明大集破难题。抓住镇街赶集、群众集会、集中上工、春节等时机,以“赶大集”的形式深入群众集中的地方开展“七传”活动和文艺演出,使群众更加便捷有效地接触新思想、新知识。全县累计开展文明大集220余场次,服务群众4.5万余人次。三是通过夜评会上树新风。在农村推行“红色夜评会”,不拘泥形式地点,结合红黑榜、道德评议,让群众自己评、评自己,自己议、议自己。通过评选先进典型、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进行正向激励,通过对贫困老赖、失德失信行为等问题进行反向约束,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勤劳致富。四是用好田福堂大喇叭传新声。根据《平凡的世界》中田福堂的形象,衍生出“田福堂大喇叭”宣传宣讲形式,宣传新思想、宣传党的政策和红色革命故事;整合建立各村“田福堂大喇叭”微信群,分享各类宣传内容、政策法规等;利用微网站、官微、抖音、融媒体中心同步开展“田福堂大喇叭”宣传,方便群众学习。五是推进新时代农民夜校传思想。参照1973年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村办农民夜校的经验,在农村创办“新时代农民夜校”,每周进行一次“七传”文明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农闲时间接受新思想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