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石窟东、西、南三壁雕有小坐佛近千尊,形象较为统一 ②石窟东、西、南三壁雕有小坐佛近千尊,形象较为统一 ③石窟北壁,造像硕大,精美,题记和发愿文最为集中 ④石窟北壁,造像硕大,精美,题记和发愿文最为集中 石窟寺是一种依山就势开凿于石崖上的寺庙建筑,用于宗教礼拜或者修行。根据延安石窟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石窟及摩崖造像267处,这个数字是以群为单位的,有些石窟群是由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体窟组成,比如清凉山万佛洞就是由大小31个窟组成的石窟群。如果按单体窟的数量计算,全市石窟多达800多个。佛教何时传入延安境内尚不可知,但从遗存看,佛教至迟在北魏后期传入延安境内,当时延安境内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开龛开窟造像活动。北魏以后,历代都有规模和数量不等的开窟造像活动,尤其以宋金时期最为集中。在延安就有清凉山万佛洞、子长钟山石窟、黄陵万安禅院、富县石泓寺等四大著名石窟。就数量和品质而言,延安石窟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按汉人的叫法、由蕃人主导开凿于北宋的精美石窟——何家坬石窟。
何家坬石窟位于志丹县旦八镇何家坬村西南,单体,坐南面北,小溪三面环绕,地势优越,风景优美。石窟由前廊和后室组成,前廊宽4.02米,深1.60米,高2.52米,廊下雕有简单的斗拱,正面两圆拱形龛内雕天王像两尊,天王头残失,着铠甲、腰系革带,帛带在头后呈半圆形环绕,左手抚膝,右臂曲肘置于腹前,半结跏倚坐于山石形座上,右足踏一小鬼,其中一尊天王手按长柄斧头。东西两壁各雕一尊力士站像,头均残失,发带飞扬,袒上身,胸佩璎珞,下系短裙,腰系丝带,一臂下伸,一臂曲肘上举,跣足而立。两天王、两力士把守窟门,威武雄健,共同为窟内诸佛守门护法。
石窟为中央佛坛窟,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宽4.45米,深3.85米,高3.12米,方形窟口,平素顶,顶中央高浮雕八边形藻井。窟中央佛坛也是方形,坛上主像无存,仅剩八边形束腰须弥座3个。窟四壁都有造像,其中东、西、南三壁规划有序的雕有小坐佛近千尊,形象较为统一,发髻低平,髻珠较大,穿双领下垂式佛衣,袖手或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造像通高都在16厘米左右。窟北壁,也就是洞口壁面,造像最为硕大,也最精美,题记和发愿文也最为集中。窟口上方自左向右雕有造像六铺,中央为四铺罗汉像,都自在坐于山石形座上。左侧是弥勒菩萨与二胁侍,头残失,披发垂肩,上身穿窄袖短天衣,肩较宽平,双手于胸前捧合,下穿长裙坐在仰莲座上,座前雕护法狮子一只,两侧各雕一身胁侍和供养人像,一人双手合十于胸前,一人捧合于胸前,均立于山石形座上。所谓供养人,也就是出钱造像的人,把自己的形象样貌雕刻在所镌刻的佛像旁边,意为永为侍奉供养。右侧为自在坐观音菩萨和二胁侍,山形龛,头残失,胸佩璎珞,袒上身,下穿贴体大裙,自在坐于石座上,右上侧山石上放置净瓶,右侧胁侍为女性,穿圆领长袖裙,左侧胁侍为僧人形象,穿双领广袖僧衣,头后有圆形头光。下层雕罗汉像十六尊,坐姿有自在坐,结跏趺坐,半结跏趺坐,有手托合的、有捧摩尼珠的、有手持念珠的,可辨识的有伏虎罗汉等。在这些造像的周围有题记和发愿文数十方。窟内外造像都曾经过彩绘,以红、褐彩为主,有少量黄黑彩。
这座石窟里供养人也极具特色,而且和题记都能一一对应上,这是延安其他石窟里所没有的。例如有一龛的供养人,下方镌刻题记说明供养人为达摩行者,供养人上穿广袖长襦,下着裙,裙带垂于两腿间,拱手弯腰礼拜弥勒。从装束看,显然是一副汉族士大夫形象。还有一龛的供养人像,头梳高髻,向右侧身而立,着右衽翻领广袖长袍,腰系带,右手扶额,作眺望状,左手提葫芦形器。在这个像的下方罗列了屈乜、移嵬等15位党项供养人名,而这些人名全部来源于题记所罗列的第10结社组织,其中屈乜正是该社的首领。屈乜其人当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我们推测这个供养人正是屈乜本人。这种大翻领束腰长袍衣来自波斯,通过粟特人传入新疆、河西等地,吐蕃服饰深受其影响。
在窟廊里有题记数方,其中有一方尤为重要:
惟南瞻部洲,大宋国修罗管界,保安军德靖寨管下小胡族第二十四指挥,施主惟那头首领吃多遇等壹佰壹拾人,各发愿心,自捐资财修造到石空佛堂一所,大佛伍尊,小佛一千尊并及观音、慈氏(弥勒菩萨)、十六罗汉,并已了必。愿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天下人安。以后永为供养。惟那头首领三班吃多遇……(后列施主姓名略)。地主吃多香,右巳。佛堂自元祐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下手,至绍圣二年正月二十八日了毕。自后,愿舍财施主增福增寿,合家安乐。绍圣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惟那吃多遇,本族巡检胡。
根据这方题记我们得知,这座石窟完全是由驻守德靖寨的番兵第二十四指挥吃多遇及下属110人出资开凿的,这些熟户番兵来自党项小胡族。施主姓名及工匠名有几十个之多,工匠名叫弋达,施主姓名有吃多遇、吃多香、吃多麻、吃多娘、讹轻、讹扑、恰都、恰旺、遇娘、遇麻、都麻、屈乜、移嵬、黑子等等。开工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到绍圣二年正月(1095年)完工,历时一年半左右。
这座石窟弥足珍贵的地方在于:窟虽然体量不大,但开工前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壁面留有边框,窟口雕成双层,有些像现代装修的门套。窟体方正、横平竖直,角直边平,打磨精细,看不到任何錾痕。人物刻画细腻,人体比例协调,衣纹流畅,装饰华丽。开工和完工时间精确到日,造像总数清楚,施主姓名人数明确,小胡族姓氏多达数十个,这些都可以称为延安的唯一。目前所知,完全由北宋沿边党项熟户开凿的洞窟全国也仅此一处。所有这些都为延安北宋晚期番兵建制、驻军情况、战史研究、开窟缘起和理念、造像组合与风格、族属来源,民族融合等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略作解释:
指挥。据宋史记载,一个指挥大体为500人,北宋禁军分为都、指挥、军三级。每都100人,五都为一指挥500人,五指挥为一军2500人。但番兵一指挥经常不足500人,常有缺额。
蕃兵。蕃兵往往是由蕃人熟户组成,蕃人泛指各少数民族,也称胡人。当地常见的有吐蕃人、党项人、吐谷浑人。所谓熟户,是指生活在宋王朝统治区域或周边的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文化程度比较高,甚至基本或完全汉化,组建由胡人组成的地方部队,配合宋军对外作战。
惟那。题记中多处提到惟那。惟那,原来表示的是僧官,是寺院的纲领职事、掌理僧众的进退威仪。到宋代,惟那已经不限于僧官了,这个石窟中惟那应该指的是佛事结社的小头目,有些类似现在的庙会会长或纠首。
南瞻部洲。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和南瞻部洲。南瞻部洲位于须弥山之南方的咸海中,由四大天王之一的增长天王守卫,因岛上盛产瞻部树而得名,此洲状如车形,洲中有金刚宝座。